《镇馆之宝》——藏在丝绸里的“高科技” 11月2日播出
中国的丝绸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古学家推测,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便已经开始了养蚕、缫丝、织绸了。
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仅发明了丝绸,而且通过不断改进和提高纺织工艺,使得丝绸在服饰、文化、艺术上,均焕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在古诗词中,也随处可见关于这些绫罗绸缎的描写。“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诗句中的“绫”“罗”“绡”,皆是不同种类的丝织物。
那么,这些种类繁多的丝织物,究竟是靠什么来进行区分的?以长葆子孙锦为代表的汉锦,有哪些独特的工艺特点?它在众多丝绸中处于一个怎样独特的地位?中国古代的纺织工艺究竟都经过了哪些发展过程呢?
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馆员周旸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镇馆之宝》:《藏在丝绸里的“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