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钺斧朝天蹬(“鞑靼摔跤”,榆中社火中的元代遗韵,还有几人知道它的来历?)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27 11:44

生活知识有很多,其中金瓜钺斧朝天蹬(“鞑靼摔跤”,榆中社火中的元代遗韵,还有几人知道它的来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今天茶叶网将为大家来详细介绍下,原创内容如下:

“鞑靼神”:

榆中苑川河谷,神秘舞蹈中,流传的草原记忆

民俗是一个民族灵魂深处的记忆。除了方言中有蒙古词汇外,陇上一些地方的民俗中也有蒙古草原的印记。距离兰州很近的榆中,如今是兰州向东的大门,公路、高速公路、铁路、高铁,在这里交相辉映。让人们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繁华而热闹的地方,也保存着一些蒙古习俗。

每年农历的七月初,榆中苑川河畔,人们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民俗活动“山神”赛会,人们以喧天锣鼓,用金瓜、钺斧、朝天蹬等仪仗开道,打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旗幡祈求平安,庆祝丰收。活动从每年的七月初十开始,赛会队伍在苑川河畔的十几个村庄中轮流表演,一般每个村子停留24小时,到下午五点左右,赛会就交到下一个村子。在这样一个农耕民俗活动中,却有一个带着游牧民族特点的节目。这个节目表演时,一位师公,脸涂白粉,手执马鞭,站在方桌上。桌前也有一头戴假发的师公。桌子前面的师公,敲击桌面问站在桌子上的师公:“你从哪里来的呢呢呢?”桌上白面人回答:“我从西方骑白鹤来的呢呢呢。”然后就是一系列令人搞笑的问答。当地民众将这个活动称为“鞑靼神”。

本文内容来自茶叶网(https://www.ryycha.cn/)整理加原创,会不断更新,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下我们,下一期重点为大家推荐的重点话题是:格林兄弟婚纱(看上去很美:穿上这7件华丽的电影礼服简直是一场噩梦),下面我们来继续深入介绍本期话题。

金瓜钺斧朝天蹬(“鞑靼摔跤”,榆中社火中的元代遗韵,还有几人知道它的来历?)

整个民俗活动,自农历七月十日开始,要在过店子村到黄家庄的十几个村演出,持续时间长达半个月之久。它虽是庙会,却形同那达慕大会。

元代,蒙古人曾统治榆中达一百四十多年,至今这里留有鞑靼崾、巴什沟、达尔多(大耳朵)等地名。据著名作家金吉泰调查,显然这个鞑靼神的活动,和游牧民族有关,也和元代统治这里的蒙古人有关。

榆中当地社火中,除了农耕民族特有的狮子、龙灯、竹马、七巧灯之外,还有一种叫“鞑靼摔跤”的节目。节目的表演者,一个扮演两个角色,表演者身背一个长条状的木板,上有两个半身的木偶,衣袖牵连在一起,状如摔跤。表演者在广场上,手、足作互踢状,口中“呃,呃”作声,背上的两个半身木偶人也晃动如同相扑、摔跤的样子,然后往左右跌倒,起来又跌倒。如同草原上的摔跤运动一样,热闹欢快,是榆中老百姓最喜欢的社火节目之一。

显然,这个社火项目是当年的蒙古人留下来的,可以说是民俗中的元代遗韵。

通过我们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金瓜钺斧朝天蹬(“鞑靼摔跤”,榆中社火中的元代遗韵,还有几人知道它的来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风在香茶网将不断更新,喜欢我们记得收藏起来,顺便分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