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 旅游净地 文明旅游 安全出行
乐都高庙社火有200多年的历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方特色鲜明,其中高跷、亭子和小唱并称为当地社火“三绝”,亭子又是其中最具特色的表演项目。
高庙亭子是春节社火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流传在乐都县高庙镇的东、西两村,以及乐都县老牙、城中等村中,一般在正月初八至正月十六演出。亭子也称为“高台”或“铁蕊子”,一般在五六米的高空,用铁杆装饰成牡丹、菊花或桃树的主干,然后在有一定弯度的铁杆上绑上小孩(俗称为“身子”),下面是具有一定重力的铁木结构架子,由几人推着漫游。其内容多为戏剧或历史故事,代表作有《龙凤配》《十字坡》等。
高庙亭子分为花草和硬功夫两种。花草是用彩纸剪成牡丹,莲花、梅花等插在亭子上,小演员们“巧妙”地站立其枝头或花蕊上,栩栩如生,形象逼真。花草最讲究剪纸,各种用纸剪裁而成的花经过民间艺人的加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硬功夫指不用花枝装束,只拿道具,将铁杆隐藏在道具里面,演员固定在道具上,观众看不出破绽来。小演员们或站在树枝上,或立在剑刀上,或登云驾雾,或跨鹤骑马,人露杆隐,天衣无缝,真可谓独具匠心,巧夺天工。往往能以假乱真取胜,以奇、巧见长。比如,有的作品在
乐都高庙亭子是民间艺苑中的一枝奇葩,其造型之多变、构图之精美、艺术风格之独特,真实地反映了同时期的艺术风貌,给人以完整而美观的艺术享受,集中展示了当地人民聪慧的艺术细胞,体现了“文化县”深厚的文化底蕴。亭子集民间剪纸、戏剧表演、技艺杂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河湟民间高超的手工技艺和艺术风格。
供稿: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图文编辑:厅信息中心
投稿邮箱:qhwlwx@163.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