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社火 影中求真:摄影师刘强民俗摄影作品赏析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04 16:14

探寻社火 影中求真:摄影师刘强民俗摄影作品赏析

2017-02-20 10:22

2017年2月9日,农历正月十三,位于陕西陇县东北15公里的河北镇李家下村热闹异常。作为地台社火的一种,每年在正月初六(敬神、踏庄)、初八、十三这三天都会大耍梿枷社火,而当天就是这三天最热闹的一天。李家下村社火会负责人王忠厚介绍:“李家下村的连枷社火在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连枷棍法基础上,融合锄头、麻袋、耕牛、推车等农村生活元素排练而成。”

陕西日报著名摄影记者刘强,在一周内两次前往,不仅充分了解梿枷社火的历史,还在这项民俗活动中拍到了精彩瞬间,现就九张精品图片进行简单解析。

【上妆之室外】一般乡间庙会、社火均是带妆演出,由于社火涉及场面大、人员众多,上妆便是一项浩大工程。在室外,三个化妆师一左、一中、一右面对面为演员化妆,一旁待妆者或相互寒暄、或观望、或自顾自做事;一侧还有柴火腾起的青烟,整个画面动静虚实相宜,浑然一体,突出主题,演员头上的红布条让年味凸显。

【上妆之镜中】略有斑驳、有些发黄的墙上,挂着城里少见的镜框,一横一竖,横的里面装满了主人家的各种照片,竖着的是一面镜子,褐红色的镜框昭示年代的久远。这面平时空着的镜子,今天却装得满满的,她们都是表演梿枷社火的演员,在自化妆和被化妆中,她们脸上那种平静和安逸,淳朴又自然。

【上妆之灯下】旧报纸糊的顶棚、花皮线下挂着的老灯泡、拉线开关、铁皮烟充,让这间不大的陋室显现出上世纪的生活气息来,这只是图片的上半部。它的下边四周除了几张低矮的柜子,就是墙上的两个镜框了;一双美丽的手和被这双手覆盖了眼镜的美丽容颜是该图焦点,6人围成一圈,有4人的目光聚焦在化妆师的动作上,让焦点成为核心;一人沉思、一人将目光瞥向屋外,外边岂有屋里精彩!

【社火耍起来】农家平时宽阔的院场今天因社火显得局促,即使在二、三十米高空俯瞰依然如此。表演场地被围成一个圆,演员居中表演,一圈围着密密匝匝的观众,如花团锦簇,似众星拱月。左侧靠着房子,或因化妆、更衣的缘故,让这边色彩更为鲜艳些。画面中,远山、近景、房屋;演员、观众、黄伞。不仅点染着画面,还让沸腾的声音传向空中。

【社火之圆】镜头即将接近90度,这个圆更像关中的锅盔,黄焦诱人;中间6位身着不同戏服的演员,各自拖着自己的影子在曼妙旋转,年的色彩五彩缤纷。恍惚间,仿佛看到一个打开的音乐盒子,几个小人在音乐的伴奏下不停的旋转,一旁粗放的叫好声此起披伏,振聋发聩。该图构图新颖,主题鲜明,光影瞬间彰显摄影功底。

【社火之巡游】巡游是每个演员展示自己的绝佳机会,看着都在走路,套路各不相同。第一位武将大步流星,第二位文官方步蹉跎,花枪、笏板红黄交错,却掩饰不住后面的青龙偃月刀!在陇州社火中,关老爷是必不可少的,其忠义威武的形象深入人心,关老爷“贴脸”备受推崇,民间崇拜才是最真实的。此图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意,非开门见山,但颇具韵味,将社火源自乡间彰显的淋漓尽致。

【社火之驴】日过正午,巡游的队伍在乡间游走,吹吹打打的唢呐划破午后的天空,家家户户倾巢而出,观看一年一度难得的盛景。万人空巷也扰到了一头驴子,平时悠闲的它遁声而出也凑起热闹,另一头系着的绳子硬生生将它往回牵,好一出“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真实写照。这难得的乡村即景被摄影师的镜头收录,让人大开眼界。

【社火之走过残墙】社火通过一出出戏再现历史,通过演、唱、妆扮等演绎故事,演员们披罗戴翠,冠冕堂皇,如果在戏台上你或没有特别感觉,但在乡里、在土坯青瓦房映衬下,社火队伍走过一段土坯残墙下,那种新与旧、质朴与华丽的对比,不仅产生极大的视觉冲击,对人们心灵的震撼也很强大。艺术来源于生活,民俗依赖于乡间,用图片捕捉传统民俗,直接、生动、震撼!

【社火之山道】社火是乡间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因此它是博大的,它的博大不仅自娱自乐,还面向邻村、社会,每年的社火不仅在自己村里演出,还要到相邻的村子去巡演,浩浩荡荡的社火队伍跋山涉水,广施甘露,从而让空寂山野生动起来。黄色的高原、崎岖的山道、荒芜的野草,构成社火之道,镜头中亦呈现出一个象形的“道”来,通过这条道让梿枷社火将精彩传递的更远。

通过摄影师刘强九张陇县河北镇李家下村梿枷社火的精彩瞬间,让我们看到其深厚的摄影功力,与记者的担当,更深切感受到这里“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难过年”传统习俗的深厚根基。虽然我未到场,通过观看图片依然受到很大的震撼,这种深植于乡村的传统文化,由于人们矢志不渝的坚守、传承,才得以很好保留,由于有像刘强这样深爱传统文化的记者深入采风,让这项民俗活动从农村走向城市,亦或更广阔的空间,让我们感受到它历久弥新后依然鲜活、精彩。

探寻社火,影中求真,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从传统民俗和它的源头做起。摄影作品的魅力不仅在于摄影师对瞬间的把握,更在于来自于生活的体验,这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贴近生活的积累和实践,更需要坚韧不拔、不断进取的精神,从刘强的作品中显然看到了这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