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麻辣烫出圈后如意甘肃何以长红?听网红厅长怎么说凤凰网甘肃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06 06:23

原标题:专访甘肃文旅厅厅长何效祖:天水麻辣烫出圈后,甘肃文旅何以“长红”?

潮新闻 记者 曾杨希 朱高祥

这个春天,一场由全国“吃货”们掀起的麻辣烫热度,让甘肃天水成为新晋“顶流”。无数游客涌入当地,只为一口热辣鲜香。

事实上,凭借独具魅力的文旅体验,曾经“大漠孤烟”的西北,早已不是人迹罕至之地。放眼甘肃全省,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接待游客达3.88亿人次,同比增长187.8%。

人潮涌动的背后,甘肃小城天水的“走红”有何秘籍?随着天水“出圈”,甘肃又该如何做好“长红”文章?跨越1600多公里的直线距离,甘肃与浙江之间,有怎样的文旅渊源?近日,潮新闻专访到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效祖。

何效祖资料图

何效祖资料图

天水的走红,背后有何逻辑?

天水,一座西北小城,因为一碗麻辣烫成了城市的“顶流”。

前两天,记者从杭州赶赴天水,实实在在感受了一把“顶流”的魅力。走在天水的大街小巷,空气中似乎都飘散着麻辣烫的味道。天南海北的人聚集到这里,就为了感受天水的“热辣滚烫”。

天水麻辣烫网红打卡点四合院门口人头攒动 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天水麻辣烫网红打卡点四合院门口人头攒动 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每天天刚亮,大众中路上的麻辣烫四合院门口已经围满了人,经营海英麻辣烫的纳师傅更是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围住,排队的人甚至到了百米开外。麻辣烫店主们用尽浑身解数,满足每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的味蕾。

在麻辣烫店里,师傅们把土豆、面筋、藕片等串成串,再成束扎进高汤锅、捋进大钢盆,浇上蒜汁、花椒粉,刷上鲜红的油泼辣子,洒香菜葱花提色,平平无奇的一碟食材顿时香气四溢,颜色喜人。没人能抵挡如此的美味诱惑,食客们都举着花束般的串串,排队等待着独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美味。

天水麻辣烫排队的食客人手一捧“花” 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天水麻辣烫排队的食客人手一捧“花” 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在何效祖的眼中,凭借麻辣烫出圈,天水的“走红”看似是偶然,实则是必然。“2023年以来,甘肃文旅就紧抓文旅市场全面复苏、恢复发展的关键时机,开展了大量宣传活动,并策划了多场旅游推荐会,给各地游客心中种下了来甘肃旅游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已经开始萌发,正在茁壮成长。”

2023年下半年以来,就有美食大V为麻辣烫不间断“种草”。今年2月,两位网友发布了天水麻辣烫视频,吸引了大量网民观看、点赞、转发,点燃了星星之火。3月初,甘肃省文旅厅发布《甘肃麻辣烫申请出战》短视频,不少媒体和网络大v跟进,“甘肃麻辣烫”话题开始迅速发酵,受到网友追捧。

随着天水出圈,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来,甘肃省迅速做出反应。何效祖介绍,甘肃省委主要领导对做好相关工作做出批示,省委宣传部统筹指挥,省文旅厅也成立“甘肃麻辣烫”服务保障工作专班调度,联合天水市组织推出各类“宠粉”和暖心活动,让游客来到天水除了品尝美食,更能够游览美景,观看演出,感受风情。

麦积山石窟 图片来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官网

麦积山石窟 图片来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官网

作为人文始祖伏羲的故乡,天水有着丰富的内在。何效祖表示,希望游客们来了,能探索发现天水更多的魅力所在。

“这里有‘史前文明的瑰宝’大地湾遗址、有被誉为‘中华第一庙’的伏羲庙,还有‘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整个城市既充满了现代化的活力,也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只要你来,一定不虚此行。”何效祖说。

甘肃文旅,如何实现“长红”?

这并不是甘肃文旅在互联网上第一次“出圈”。

早在2023年7月,俞敏洪曾带领“东方甄选”走进甘肃直播,沿途走遍了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酒泉等地,创造了8.6亿次宣传量,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社交媒体热搜,着实让甘肃“火”了一把。

“酒泉酒美泉香,雪山雪白山苍,多少名王名将,几番回想,白头醉卧沙场。”直播中,无数网友从何效祖口中领略了甘肃的人文历史之美,赞美声纷至沓来。

祁连山下张掖市山丹军马场 图片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祁连山下张掖市山丹军马场 图片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在中国的版图上,它像一枚如意,横亘在古丝绸之路上。

在这片土地,陇南山地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处处清流不息;祁连山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河西走廊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敦煌文化巍峨壮观,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何效祖眼中,甘肃之美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内涵。“甘肃地域辽阔,有多种类型独特的自然风光,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也在这里交相辉映,这些都成了甘肃文旅发展的内在禀赋。”

位于酒泉市敦煌市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图片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位于酒泉市敦煌市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图片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同时,在此基础上,近两年来,当地全省文旅系统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独具创新的宣传营销活动,持续扩大“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文旅品牌形象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甘肃之美还美在人。“全体甘肃人民对文旅事业非常支持,从兰州中山桥的市民志愿者、热心好客的‘敦煌大姐’、到感动全国人民的‘暖心瓜州’,他们的存在,让全国游客的甘肃之旅更加舒心、安心、放心。”何效祖说。

事实上,近两年,网络“爆红”引发文旅“出圈”的案例不断出现。如何变“爆红”为“长红”,成为许多“网红目的地”需要面对的问题。

对此,何效祖的思考是,既要抓住热点,也要尊重规律,“必须持续增强品牌影响、不断开展行业创新、日趋完善政策保障、发展壮大人才队伍,才能不断繁荣文旅市场,文旅产业从‘爆红’到‘长红’才能成为‘必然’。”

对于未来,“甘肃文旅高质量发展没有止境,我们奋斗的脚步不会停歇。”何效祖说。

让“甘浙两头甜”结出累累硕果

天水的“麻辣鲜香”让许多游客魂牵梦绕,跨越千里而来。

浙江杭州的李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花了八个多小时,辗转搭乘飞机、高铁加公交,来到了天水。

“看到小城的热情,尝到那一口麻辣,我就觉得值了。”李先生说,天水的麻辣烫香飘万里,可只有到了当地,才能感受得真切。

从甘肃到浙江,有着1600多公里的直线距离。早在2023年7月,甘肃文旅首次网络出圈,潮新闻记者就曾面对面采访过何效祖。谈及甘肃与浙江的关系时,他表示,“甘浙两头甜”。此次的采访中,同样的问题,他又补充了后半句“两省一家亲”。

2023年潮新闻记者采访何效祖 资料图

2023年潮新闻记者采访何效祖 资料图

近两年来,何效祖代表甘肃文旅交了很多“朋友”,浙江就是其中之一。2023年,他在江南留下了多场推介文旅活动的印迹,“希望沿海地区的游客有机会可以多到甘肃走走看看。”何效祖说。

两地的缘分不止于此。公开消息显示,2023年5月,甘肃省省长任振鹤带队前往浙江省学习考察,同浙江省省长王浩举行座谈,还举行了重点产业招商推介会等活动,深化拓展了甘浙两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合作。

同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甘浙商近23万人,占据甘肃民营经济“半壁河山”,上规模的浙商企业达到3000多家,累计投资超过6000亿元。

就文旅而言,在何效祖眼中,浙江省文旅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成熟。从风光而言,两省则有很强的互补性,“浙江青山秀水,而甘肃雄浑、粗犷、壮观,这为两省之间开启文旅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他表示。

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的阿万仓湿地 图片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的阿万仓湿地 图片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在采访中,何效祖也向浙江人民发出邀请,欢迎浙江人民走进甘肃、触摸甘肃,体验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古道驼铃、祁连雪峰的美景。他也诚邀广大浙商把自身发展之长与甘肃产业之机结合起来,乘着甘肃蓬勃昂扬的发展东风,开拓新领域、布局新项目,实现企业成长与地方发展的双赢。

“我们要让‘甘浙两头甜’开出鲜艳之花、结出累累硕果。”何效祖说。

(潮新闻)

相关新闻

上观新闻:在场·小城记|靠麻辣烫出圈后,甘肃天水除了热闹还有什么大招?

作者:张玮

“你是来吃麻辣烫的吗?”这段时间以来,天水人已经习惯了在不同场合向外地游客提问这个问题。位于天水市中心的大众中路四合院人满为患,本地人也搞不懂为什么。家住四合院附近的张先生表示,自己从小在这片长大,从来没吃过现在火爆全网的“海英麻辣烫”。

麻辣烫怎么就火了?“泼天的富贵”转轮了好几轮,终于轮到天水了?这个问题或许无解。但在火爆之后,淄博和哈尔滨的“作业”,天水能抄好吗?流量漩涡的中心,天水如何自处?成为“网红”后,这座西部小城又能否长红下去?

镜头包围下的“海英麻辣烫”

3月2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让麻辣烫的火热稍许降温。即便天公不作美,“特种兵”游客们却热情依旧。早晨8点,周围的商铺还没有开门,海英麻辣烫店门口已经围满了排队的人和前来直播的自媒体。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在门口维持秩序、协助排号。

3月24日早上,顾客在海英麻辣烫店门口取号。

3月24日早上,顾客在海英麻辣烫店门口取号。

“今天还算人少的”,排在店铺门口第一位的男士告诉记者,他凌晨4点半赶到位于大众中路的这家四合院,拿到了第66号,前面还有很多号早已被更早来排队的人取走。天气好的时候,更有游客凌晨两点多钟前来排队。

对于这样夸张的排队阵势,“海英麻辣烫”老板娘哈海英心态很矛盾;“每天都有这么多游客大老远来排队,高兴肯定是高兴,但有时候也感觉很不落忍,没法让大家都吃到。”由于人手的限制,海英麻辣烫一天只放150到160个号,双休日期间,一些外地游客甚至要排上十多个小时才能吃上。

“不是不想多加”,哈海英蹙着眉毛一脸为难,“有时候能多加一碗就多加一碗了,但人的精力有限。”狭小的店铺里只能容纳六七张长桌,麻辣烫的烫煮、拌料都在店门口的一口小灶台上完成,店里只有四五个帮厨的阿姨,大部分工作由哈海英与丈夫、表弟从早忙到晚。

麻辣烫的火爆并非偶然,据哈海英回忆,从去年五一假期开始,店里的生意就一直很火热。今年2月,天水女孩“一杯梁白开”发布了一条7秒短视频“建议全国普及甘肃麻辣烫”,截至目前已经收获了超过140万的点赞。

短视频彻底点燃了这波热潮。随之而来的,是来自全网的注视。

对于流量带来的压力,哈海英似乎不愿多说。表弟和丈夫的“表情管理问题”成为全网热点之后,慕名而来的打卡网友将店铺围了个水泄不通。走红之后,海英的表弟在不停烫串的间隙与游客合影、互动;因为号码公开在外卖平台,海英丈夫的微信已经被新增联系人霸屏;一些自媒体将直播机器架在店门口,一播就是一天。

海英麻辣烫店门口的直播机器

海英麻辣烫店门口的直播机器

“外面每天百十台手机每天对着我们”,这是哈海英从未有过的体验。尽管如此,海英和家人依然尽自己最大的热情回应游客和网友。偶尔有三两游客从人群挤进店铺找老板加好友、聊天,或是拍短视频,哈海英都是笑着回应。她说,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平稳地渡过这波流量的高峰期,“就想把我的店守好,一直做下去。”

“麻辣烫一条街”,成为文化舞台

据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3月1日至26日,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35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5亿元。截至3月26日17时,全网涉及“甘肃天水麻辣烫”的相关短视频和信息总点击播放量达161.4亿次,点赞量11.7亿次,互动评论量7.6亿次。

面对持续涌入的客流,有了淄博和哈尔滨的案例在前,天水马不停蹄地“抄起了作业”:开辟麻辣烫专线公交、各大景点接驳车,开放政府机构大门给外地游客停车,在人流密集的麻辣烫四合院,民警、蓝天救援队、学生志愿者等力量从早到晚都在进行秩序维持的工作。

除了服务与保障,作为坐拥8000年文明史、3000多年文字记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水自然不愿放过这个展示自己的机会。3月17日,由天水市文旅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和秦州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天水麻辣烫吃货节启动,社火表演、文旅推介、特产美食等在天水古城的风云广场如火如荼地展开。

紧接着,3月18日,在秦州区东煜广场,集纳了39家口碑麻辣烫商家的“麻辣烫一条街”崭新开业。但这条街的客流却远没有大众路的四合院红火。3月23日是周六,将近午饭时刻,才有一些游客陆续打车来到东煜广场。

“这边场地是东煜广场提供的,桌椅板凳和器材都是已经准备好的,我们就带点食材过来。”街口一家麻辣烫摊位的店主告诉记者,为积极响应政府部门的号召,他们选择入驻了“麻辣烫一条街”。目前自家原本的店铺也还开着,同时兼顾东煜广场的摊位,但“还是自家店里客流更多一些。”

麻辣烫一条街,夹板舞表演队正在做准备。

麻辣烫一条街,夹板舞表演队正在做准备。

虽然客流不算爆满,但东煜广场却以另一种形式热闹起来——在富有节奏感的音响声中,扇子舞、秦州夹板、秦腔等当地特色的文化在这不长的“一条街”上轮番上演。据秦州区玉泉镇文化站的县女士介绍,最近一段时间,每天上午和下午的两个时段,秦州区下辖的16个乡镇轮流在此组织民俗文化表演。

相比麻辣烫“野生网红”四合院,吃货节、一条街这些由官方牵头新建的麻辣烫街区更多承担的是城市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功能。在这里,麻辣烫退居二线。以“助力天水麻辣”为契机,实则是让麻辣烫助力天水文化。

“对麻辣烫火了有什么感想?”来自东方红村的夹板舞表演者老韩有些说不上来,对他们来说,麻辣烫不过是众多用餐选择中的一项,在爆火之前,村里一共也就一两家麻辣烫店。但他和同村的好友们依然乐于在麻辣烫摊位边舞动手里的夹板,神情专注而投入。

网红之外,天水是座怎样的城市?

3月原本是天水的旅游淡季,但天水的出租车师傅们都明显感觉到最近客流量增多了。“往年这个时候,300块都跑不上”,高女士说,天水的出租车已经很多年没有涨价了,目前起步价仍是5块,“今年年初报废了一些车,再加上天水麻辣烫火了,现在一天能跑个400多块。”

天水的火热,不仅是本地人的感受。来自湖北的美食博主汪小山说,来天水的这3天,是他三十几年人生中“最热闹的一次”。他在秦州区待了3天,吃麻辣烫、逛古城、看社火表演,“每天在外面转到九、十点钟,看大街上舞狮表演、敲锣打鼓。”周末正值客流高峰时期,夜晚的天水依然人声鼎沸。

麻辣烫的火热带动了天水的旅游业,也让这座小城身后的历史底蕴得以被更多人知晓。麦积山石窟在中国四大石窟中也属相对低调的存在;城北的玉泉观中,元明时期的建筑还留有一定痕迹;南郭寺、伏羲庙、本地人常说的南北宅子……带着水泥灰调的城市外表下,古朴而厚重的历史感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这座城市。

雨天的麦积山石窟依旧游人众多

雨天的麦积山石窟依旧游人众多

这种历史感已经从城市建筑融入了每个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早上9点刚过,古城的大小院落尚未忙碌开,天水牡丹书画院已经在一旁支起了摊子。书画爱好者朱世杰最近在古城遇到不少外地游客,也向游客赠送过自己的字画,“天水文化氛围很浓,书画院也不少,不过以前大家都不知道。”

距天水不远的定西市通渭县,被誉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1955年以前,通渭亦属天水管辖。或许是由于这样的历史渊源,天水民间的书画氛围也很浓郁。“我们这家家户户都得挂点字画在家里。”当地居民史云表示,这种传统在天水比较普遍,也流传已久。

通渭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刘宏业在天水古城做推广(右一)

通渭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刘宏业在天水古城做推广(右一)

天水最火的四合院里,海英麻辣烫店的门口也挂着一幅巨大的字,写着“海英麻辣烫”五个大字。哈海英说,这是朋友送的。她喜欢把每一个来到店里的人称之为朋友,即便在忙得连轴转的时刻,也没有展现出不耐烦的神色。

在史云看来,天水目前游人如织的景点多少显得有些日常:伏羲庙是闲暇时的散步选择,玉泉观则是每月初一、十五天水人常去的地方。“南郭寺那片山特别凉快,夏天我们都爱去那里乘凉”,在史云的描述里,这些具有“千年”厚重感的地标,似乎都消解在了闲适的生活中。

借着麻辣烫的热度出圈后,天水能否把“网红”变“长红”?这个曾拷问过淄博、哈尔滨和其他网红城市的问题似乎已经无甚新意,该如何回答,也因城市而异。相比延续火热的不确定性,不如问一问,在蜂拥而来的热闹之外,我们还能从网红城市里看到什么?

在天水,我们能看到不算光鲜的城市风貌,也能看到低调而古朴的历史氛围,更能看到天水人润进每一个细节的,对生活的热爱。

奔流新闻:28.9万人次!天水单日游客接待量再创新高

奔流新闻讯(记者 郑重)3月31日,天水市游客接待量达到3月以来最高峰,2区5县共接待游客28.9万人次。据悉,3月份,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4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亿元,较上年分别同比增长64.8%和67.2%。其中5A级旅游景区麦积山石窟参观游客累计93581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253.8%。

靠麻辣烫出圈后如意甘肃何以长红?听网红厅长怎么说

截至3月31日17时,全网涉及“甘肃天水麻辣烫”“甘肃美食”“甘肃文化旅游”相关的短视频和信息总点击播放量达202.1亿次、点赞量15.7亿次、互动评论量9.8亿次。

图:王生元 摄

图:王生元 摄

在天水市伏羲庙广场举办的“甘肃麻辣烫及特色美食大PK”和“甘肃文创非遗市集展销”活动热闹非凡,3天累计销售特色美食、文创非遗商品84.72万元。同时,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春绿陇原·甘肃文旅演艺天水惠民演出季”和各种文化旅游活动在天水如火如荼,预计4月份天水文旅市场将持续火爆。

新华网:为“烟火气”添足“文化味” 非遗亮相甘肃天水助力麻辣烫热潮

自动播放

31日上午,“如意甘肃·多彩非遗”——2024年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天水市龙城广场开演,展演集中了全省极具特色的展演类非遗项目,包括独具风情的少数民族歌舞表演、欢快热闹的民俗表演、内敛深厚的乐器弹唱等。本次展演活动为期两天,每天两场,进一步丰富游客旅游体验,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视频:王生元)

黄河战鼓表演 新华网(王生元 摄)

黄河战鼓表演 新华网(王生元 摄)

裕固族民歌伴舞表演 新华网(王生元 摄)

裕固族民歌伴舞表演 新华网(王生元 摄)

木人摔跤表演 新华网(王生元 摄)

木人摔跤表演 新华网(王生元 摄)

冬不拉弹唱表演 新华网(王生元 摄)

冬不拉弹唱表演 新华网(王生元 摄)

剪纸表演 新华网(王生元 摄)

剪纸表演 新华网(王生元 摄)

杖头木偶表演 新华网(王生元 摄)

杖头木偶表演 新华网(王生元 摄)

崆峒武术表演 新华网(王生元 摄)

崆峒武术表演 新华网(王生元 摄)

观众观看非遗展演 新华网(王生元 摄)

观众观看非遗展演 新华网(王生元 摄)

甘肃日报:麦积山景区:升级服务迎客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白永萍 吴涵

“既了解了石窟文化,又欣赏了美景”“景色宜人,非常推荐大家来麦积山、仙人崖游玩”“天水之旅,不虚此行”……

随着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麦积山景区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为了给广大游客提供更优质服务,麦积山景区有哪些新举措?清明假期即将来临,游览麦积山需要关注哪些新动向?近日,记者前往麦积山大景区管委会了解有关信息。

麦积山大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辉介绍,相比春节国庆旺季,此次麻辣烫爆火后景区游客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游客来源主要以陕甘青宁周边省份短线游为主;二是主要以90后、00后大学生年轻群体为主;三是游客进入景区时间段分布比较均衡,周末人流较多。

为最大限度满足广大游客参观游览需求,连日来,麦积山大景区管委会精心准备,周密安排,采取多种措施。

麦积山大景区管委会联合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对开放时间进行优化调整,将景区开放时间提前至上午7点半,石窟开放时间提前至上午8点,游客离园时间延长至晚间7点。

麦积山景区严格执行分时段网络预约购票,避免瞬时游客人数增长过快,并将游览麦积山石窟路线划分为1号线、2号线,及时分流游客,避免游客长时间排队等待。引导游客向仙人崖、石门、净土寺等景点,极大提高了景区接待承载能力,提升了大景区内其他子景区的曝光率和知名度。

目前,已开通了三条直通麦积山景区的专线直达车,一条从伏羲庙出发,中转至天水南站,到达麦积山景区,一条从伏羲庙直达麦积山景区,一条从天水南站直达麦积山景区。同时增加麦积山景区至仙人崖景区专线车发车频次,方便游客游玩。

开展“服务护航”行动,设置党员示范岗、咨询服务台和志愿者服务岗,紧盯游客诉求开展路线指引、秩序维护、景点讲解、特色商品推介等服务,为游客解决旅游咨询、应急处置、医疗救助、寻人寻物等问题,全力打造景区优质旅游服务“软环境”。

为进一步提升景区知名度,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在高铁南站、西关古城及热门麻辣烫店外开展宣传推介,向外地游客赠送景区门票3000张,邀请知名网红博主来麦积山打卡,联合进行热点宣传。联动景区农家乐优惠让利,游客凭吃货节券消费可享受打折的优惠。

3月29日,麦积山大景区管理委员会、天水市麦积山文旅公司发布麦积山游客服务中心试运营公告。

麦积山游客服务中心位于麦积区甘泉镇峡门村,距麦积山石窟8公里,设有大型停车场、游客中心、综合管理调度中心、文创中心、商业服务及主题酒店街区等。游客服务中心可提供4487个停车位,配备新能源充电桩。

据悉,游客服务中心试运营后,还将在球幕影院和环幕影院免费放映麦积山石窟相关影片,并开放小剧场演出,让游客身临其境了解石窟文化,感受麦积山的无限魅力。

新甘肃:滚烫的青春“在线”天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涵 杨唯伟 白永萍 王聪

青春为城市注入了无限活力,城市为青年提供了施展的舞台。

2024年春天的天水有多青春?且看青年为您作答吧——

4e402f348084b35c0f3b37e5e3f88b3.jpg

3月30日,清水县歌舞剧《轩辕大帝》在天水市龙城广场演出,为天水麻辣烫“上分”助力。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高樯

“红马甲”的一天

“小伙子,请问洗手间怎么走?”

“请问你们这里有创可贴吗?”

……

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后,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在这座“网红”城市里,总有一群年轻的身影忙碌着,他们主动请缨志愿服务,坚守岗位,用辛劳和汗水为天水文旅持续火热贡献青春力量,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杨海彬是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023级学生,报名成为“天水麻辣烫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

早晨8点,杨海彬就来到东煜广场。给游客介绍景点、帮助商户收拾餐桌、打扫垃圾……杨海彬的一天忙碌又充实。

907d14b8621c8c9dda27aaaec471e1a.jpg

杨海彬在帮助商户打扫餐后垃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涵

“我用课余时间来做志愿服务,为天水麻辣烫助力,为天水发展作出一点自己的贡献。在这里,我还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杨海彬说。

“小伙子,我们吃完麻辣烫想去麦积山玩,怎么去最方便呀?”

由于经常有游客咨询杨海彬这样的问题,杨海彬便在课余时间做起了天水旅行攻略。怎么去最方便,票价多少,是否需要预约……这些情况杨海彬已熟稔于心。杨海彬告诉记者,选择去伏羲庙和麦积山石窟的游客较多,他会给游客简略地讲一讲这些景点的历史和游玩攻略。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022级学生雷雪也是“天水麻辣烫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雷雪所在的位置可以说是东煜广场的“十字路口”,南来北往的游客很多,不时有游客咨询她最推荐哪家麻辣烫,也有游客问路。

“穿上这身红马甲,我为我的工作感到骄傲。”雷雪说。

1e2aab9c8a5cd6f17c39fa778714a8a.jpg

志愿者在为游客答疑解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早晨9点,天水市秦州区大众路四合院已是熙熙攘攘,中国建设银行天水分行营业室工作人员张舒桐一天的志愿服务工作就从这里开始了。

张舒桐的主要工作是给就餐者分发餐巾纸、给商户发放一次性纸杯、维护现场秩序等。说起志愿服务工作,张舒桐打开了话匣子:“一次,我去一家麻辣烫店做志愿服务,有一位苏州来的女游客问店主有没有米饭,店主说没有米饭,只有馍馍。那位女士不知道馍馍的意思,问馍馍是什么,我在旁边看到,就给她解释了一下。后来又教她把麻辣烫夹到馍馍里的吃法,她觉得自己发现了‘新大陆’。临走时我们还互赠了小礼物,这件事对我来说真的是又温暖又难忘。”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龙城天水的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麻辣烫助力,描绘青春美丽、向上的底色。

玩转直播间 “云”逛天水城

“刚进直播间的宝宝快给主播点个关注吧!今天主播带你们吃天水麻辣烫,看天水古城!”

一个主播、一部手机、一个手持云台,直播间里的在线观看人数正在不断攀升。贺建新和刘贵冰两位“95后”的小伙子经营自己的短视频平台已经有2年多的时间了。贺建新聚焦家乡甘肃的农特产品,刘贵冰则更热衷拍摄家乡的民风民俗和自己的日常生活。

“开始我只拍视频,后来发现身边很多人都在空闲时间做直播,于是我也开始尝试做直播,粉丝渐渐多了起来。”刘贵冰说。

“天水麻辣烫的火爆为甘肃带来了流量,最近天水举办的活动多,我们就过来了,做直播宣介天水,让网友在我们的直播间看到了火热的天水,我今早播了近40分钟,平均每5分钟就有人关注我。”贺建新说。

b3a15e06c77c063206eaa2bbbaeefbb.jpg

3月30日,在“甘肃麻辣烫及特色美食大PK”活动中,美食主播现场直播特色美食制作过程。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高樯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短视频制作和平台直播一跃成了新的“风口”。贺建新说:“直播、做视频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收益和知名度,这让我们做自媒体的更有动力了。”

“通过我们的直播,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甘肃的美食美景,我觉得很自豪,来这里做直播真的很值得。”刘贵冰说。

为天水助力,为甘肃助力。年轻的自媒体博主们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使出“十八般武艺”,用潮流的方式,为天水麻辣烫又添了一把火。

青春永远在路上

3月30日,西安外国语大学2022级学生崔冉、谢斯晴、阎奕璇、杨子晗等一行6人从西安连夜坐火车来到天水,开启一场特别的“旅游”。

记者见到他们时,他们正在现场观看并拍摄由清水县文旅局带来的《轩辕大帝》、舞狮等惠民文化演出。

记者了解到,崔冉一行6人是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他们利用周末组团到天水旅游,除了品尝天水麻辣烫、打卡“网红城市”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拍摄一个主题为《天水如何将“流量”变“留量”》的专题片,完成课程实践作业。

6f12e754428ae9f7cde289448f5720a.jpg

3月30日,西安外国语大学大二学生在天水感受热辣滚烫并课外研学。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高樯

一座城市是如何靠一碗麻辣烫火爆出圈的?这个想法给了他们灵感。

“这个想法刚成形的时候,我们特别激动。天水距离西安很近,周末两天的时间刚好足够我们游玩并完成专题片拍摄任务,我们6个一拍即合,来了天水。”谢斯晴告诉记者,他们采访了许多天水市民,深切地感受到,每一位天水人对于天水的爆红都发自内心地感到自豪和开心,天水人民倾尽全力做好服务的真诚和热情,也感染着他们每一个人。

“天水是一座宝藏城市,能够通过网络被更多人熟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天水的火爆也为我们传媒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案例。”崔冉说,来到天水,看到许多极具特色的表演和非遗展品,这些都是鲜活、丰富的拍摄素材,对完成此次拍摄更加有信心了。

张辉一行三人也来自西安,三位“00后”小伙子提前做好攻略、规划好旅游线路,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西安到天水太方便了,坐上动车很快就到。”张辉说。

第一天打卡网红麻辣烫、品尝天水特色小吃“呱呱”“然然”“捞捞”,第二天清晨去麦积山石窟游玩、下午参观伏羲庙……

461b3091b40d513a1f4a30359337329.jpg

3月30日,在天水市秦州区四合院麻辣烫销售点,游客手捧麻辣烫“蔬菜花束”排队等待加工。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高樯

“特色小吃吃了,旅游景点也逛了,让人难忘。”张辉说,“天水,我们还会再来!”

兰州日报:送门票 唱民谣 品美食

     兰州助力天水麻辣烫文旅推广活动精彩纷呈

【本报讯】3月30日早晨9时许,天水伏羲庙前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来自兰州的太平鼓队以精彩绝伦的表演拉开兰州助力天水麻辣烫文旅推广活动大幕。

在伏羲城门、伏羲广场、天水南站、麦积山景区,来自兰州的太平鼓“表演天团”接连带来四场精彩演出,引得市民游客直呼震撼。

“今天的表演团队有参加过1990年参加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艺术节兰州太平鼓表演人员,也有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热场的太平鼓表演者,还有在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兰州太平鼓巡游表演的大部分队员,众多兰州太平鼓精英表演者在天水为全国各地游客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太平鼓队指挥王延江表示,希望可以用精彩的表演展示西北人的热情、甘肃人的豪爽,为天水文旅添彩增色,也希望能有更多人逛吃兰州,感受“黄河之滨也很美”。

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路宇晗在抵达天水后就直奔麻辣烫,以一口麻辣鲜香的味觉体验开启天水之旅,在前往伏羲广场途中被铿锵有力的鼓声所吸引。“震撼,太震撼了!”看完兰州太平鼓表演后路宇晗直呼过瘾。“趁着清明小长假我将和朋友打卡兰州,在百年中山桥下喝茶赏景,感受独属兰州人的浪漫。”

在文旅推介活动上,精彩的《反弹琵琶》惊艳亮相,兰州的姑娘们以一支经典敦煌舞蹈为天水上分。现场还有兰州五零四雪糕、庄园浆水酸奶、兰州软儿梨等美食推介,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我们今天准备了3000支雪糕,其中就有广受大家欢迎的文创雪糕,免费送游客朋友品尝,助力天水麻辣烫持续火爆。”甘肃金城五零四食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陈云飞说。

“今天不仅现场观看了经典舞剧《反弹琵琶》,还领到了兰州景点的免费门票,真是太惊喜了。”大学生刘欣平欣喜地同好友分享今天的收获。

傍晚7时,随着夜幕降临,兰州民谣专场在万众期盼中如约开唱,《你好兰州》《我爱你亲爱的姑娘》《兰州兰州》一首首经典歌曲引爆全场。

一个小时带来10首民谣歌曲,歌手们用动人的歌声带给现场观众极致的视听盛宴,舞台下的观众情不自禁地打开手电筒当荧光棒,随着歌手的节奏挥舞,唱到精彩之处更是欢呼呐喊。

始于烟火,归于文化。同心同行,热辣滚烫。在天水麻辣烫持续火爆之际,兰州文旅局携兰州太平鼓展演、民谣专场演出、特色小吃、景区门票免费送4项活动助力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同时提升兰州文旅资源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兰市文旅局办公室副主任文生茂告诉记者,为满足市民游客来兰观光需求,兰州文旅全新推出系列特色游线路,在去年10条经典旅游线路和8+35条全域旅游线路的基础上,组织金牌导游、旅行社等围绕“烟火兰州”“城市漫游”“省内游”“西北游”推出80余条旅游线路,希望全国各地的朋友来美丽的黄河之滨兰州打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宝丽

观澜新闻:兰州“老姜”用歌声助力天水麻辣烫

自动播放

观澜新闻:白银黄河战鼓“擂响”羲皇故里天水

观澜新闻客户端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万盈 通讯员 黄涛 文/图)3月31日,“如意甘肃·多彩非遗”2024年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天水启动,来自白银市白银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战鼓受邀开场演出。

靠麻辣烫出圈后如意甘肃何以长红?听网红厅长怎么说

白银“黄河战鼓”又名“李台黄河战鼓”,主要流传于白银区四龙镇双合村一带,原是明清时期指挥军阵进退、扬威助阵的军鼓器乐,后逐渐演化为民俗鼓乐而得以传承下来,但鼓点仍沿用古代军阵战鼓的旋律与打法。黄河战鼓分三章八节二十二环,它将出兵、埋伏、出击、包围、冲锋、厮杀、肉搏、歼灭、收兵到凯旋的战争场面模拟得细致入微、层次分明。其鼓点紧凑、威武、整齐、震撼,有凝聚民心、维系团结、怡情乐性的作用。2008年,白银“黄河战鼓”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靠麻辣烫出圈后如意甘肃何以长红?听网红厅长怎么说

为了参加此次演出,助力天水麻辣烫,最近几天,全体参演人员利用晚上农闲之时加紧排练,“就想把最好的演出水平拿出来,为天水助力!”白银区双合村党支部书记刘明正说。

据了解,白银“黄河战鼓”此次展演活动为期两天,每天上下午各一场。全体参演人员希望广大游客在品鉴甘肃美食、观看非遗表演、游览甘肃美景的同时,有机会到白银市观光旅游,体验更多的白银美食美景,感受白银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工矿文化、民俗文化交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