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耍社火 闹新春 欢乐喜庆年味浓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16 12:56

俗话说“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难过年”。闹社火、耍社火、看社火是景泰人民欢度佳节、祈求吉祥的重要方式,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正月初十,景泰县大街小巷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各乡镇的社火表演队走上街头,村民们身穿鲜艳的社火服装,头戴五彩头饰,手舞彩扇,腰系彩带,踏着欢乐喜庆的鼓点,扭秧歌、舞龙狮,处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

舞狮子,又叫“耍狮子”,是春节社会表演的“高潮节目”之一,只见在绣球或棍棒指挥下,舞狮表演者随着锣鼓音乐的伴奏,或纵跳,或打滚,或扑跌,姿态百变。

“我耍狮子已经十几年了,一听到村上组织社火,我就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作为村上的年轻人,我们有义务带动更多的人把这个传统文化一起传承下去,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高高兴兴,快快乐乐!”芦阳镇城关村社火队舞狮表演者化德哮说。

景泰社火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八九十年代发展最盛,全县社火逐渐普及,并培训了狮子、腰鼓、太平鼓表演队,现在已发展成有固定服饰、道具的群众性的传统民俗艺术娱乐活动。

每年春节,正值农闲,老百姓集结起来耍社火,喜庆新春佳节,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无病无灾、生活美满,久而久之,即成习俗。社火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舞龙、舞狮、旱船、花轿、秧歌、耍驴、麻老婆子、大头娃娃等等,社火精彩异常,现场热闹非凡,让传统的春节更加喜庆祥和。

丰富多彩的社火表演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与现代元素结合,更加注重活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质,让广大群众在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的乡村文化活动中感受越来越浓的年味。

虽然天气寒冷,但社火表演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他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踏着欢快的鼓点相继亮相,为大家表演舞龙、舞狮、秧歌、旱船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项目,“长龙”时而腾空跃起,时而蜿蜒低潜,时而翻滚盘旋;腰鼓表演热烈豪放,鼓槌和牛皮鼓面发出隆隆的撞击声,表演者的腿、胳膊,乃至全身都有力地搏击着,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蕴含着蓬勃的生命力。一时间,锣鼓声、掌声、喝彩声、欢笑声汇成一片,欢乐喜庆的社火活动让观众大饱眼福,体验了一把年味十足的民俗文化盛宴。

记者注意到,社火队伍里除了青壮年外,既有十多岁的孩子,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依照各自的年龄条件,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太平鼓多由青壮年男子表演,舞狮子的都是轻巧的青少年,老人则在前面擎彩旗。

“每年耍社火,我们村里每家每户都会出一个人,能说会唱的、会跳舞的都要出来扭一扭、跳一跳,耍龙舞狮子、跳舞扭秧歌,非常热闹。我们从正月十二开始,除了到县城表演,最多的是走村串户表演,大家聚集在一起,红火红火,通过社火来抒发人们的美好愿望。”草窝滩镇龚家湾村村委会主任李文建说。

在景泰县还有一个传承多年的习俗,社火队伍经过时,全村的老老少少都要跟随在社火队伍后面,一起前去祭拜先祖,祈求新的一年家人平安健康,风调雨顺,这种民俗活动被称作出行。李文建告诉记者,“出行对我们农民来说代表五谷丰登,一年里顺顺利利,祈愿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意思。”

夜幕降临,家家户户门前的红灯笼喜庆祥和,各村里跨马路的彩门也亮了起来。尽管夜间气温异常寒冷,但是丝毫不影响社火队的演出。村里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敲起了锣鼓,舞起了长龙,耍起了狮子,划起了旱船,唱起了小曲,扭起了秧歌......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大家以不同方式尽情宣泄着内心的愉悦,表达着对新春的美好祝福。

在上沙沃镇,“滚灯”是社火表演的“金刚钻”,含金量十足。景泰滚灯俗称滚花灯,即为地上滚动的灯,是景泰传统的民间舞蹈,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明长城一线设烽火台传递军情,昼夜分别用狼烟和灯火进行通讯。后来讯号灯流传到民间,逐渐由手执变为就地滚动,形成了 “从古老城墙上走下的舞蹈”——景泰滚灯。每逢重大节日,当地老百姓便组成威武雄壮的滚花灯队伍,只见灯舞如花海、人走如龙腾,声势浩大、气冲霄汉。

景泰滚灯以其绣球状的构造,“纸包火”的绝活,“排兵布阵”的独特表演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表演者由领队带领,分作两列,排布成“四门探”“迷魂阵”“长蛇阵”等各种阵列。他们手推滚灯,扭曲跃动,或走或奔、或守或攻、或合或离、或进或退;猛如蛟龙出海、势如地裂山崩;守如徐风澹月,围如电光火石;分似银瓶乍裂,收如百鸟投林。在方圆百步之间,收发自如,辗转腾挪;闻鼓而动,鸣锣而收。尤其晚间在灯火之中,人逐灯走,灯随人舞,舞动间步履如飞、形影交错。表演者以跑、走、推、举等简单重复的动作为主,忙而不乱井然有序,犹如五彩斑斓的长龙伸展屈卷、往复盘旋,别有一番情趣。

欢快的锣鼓敲出丰收盛景,欢腾的祥龙舞出和谐乐章。每年社火表演,不仅寄托着老百姓对吉祥如意、健康平安的愿望,也舞出了和美乡村的崭新面貌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新生活。社火表演成为了人们表达美好祈愿、发扬传承文化的舞台,完美呈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让大家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不仅“耍”出了幸福的年味儿,更让大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无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