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区省级非遗项目 《大头罗汉戏柳翠》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13 07:20

城北区省级非遗项目 《大头罗汉戏柳翠》

2019-05-08 18:33

李鹏起,男,汉族,生于1941年11月,家住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祁家城村,1986年起开始在《大头罗汉戏柳翠》中扮演罗汉形象。宋梧德,男,汉族,生于1944年11月,家住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祁家城村,中共党员,1986年起开始在《大头罗汉戏柳翠》中扮演柳翠形象。

2009年,由城北区文化馆申报的城北区祁家城村社火中面具情节哑剧舞蹈《大头罗汉戏柳翠》被列入第三批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李鹏起被确定为《大头罗汉戏柳翠》项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2年宋梧德确定为《大头罗汉戏柳翠》项目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大头罗汉戏柳翠》亦称大头和尚、跳罗汉、罗汉舞,是流传于青海河湟地区社火中的哑剧情节面具舞蹈,多在春节民俗喜庆活动中表演。故事情节出自元代李君卿的杂剧《月明和尚度柳翠》,讲的是观音菩萨净瓶中的柳枝“偶染微尘”被罚往尘世,沦落为杭州妓女柳翠,后被大头罗汉度化的故事。

祁家城村的这个舞蹈只有大头罗汉、柳翠两个人物,均由男人扮演,一舞者头戴大头罗汉面具,身着僧袍、靸鞋,手持拂尘,体态肥硕,大腹便便,步态稳健,基本步法似老年人,多有“捧腹”、“提臀”等风趣幽默的动作。另一人头戴假发、头花,面着浓妆,身穿艳丽的花裙子,手执彩扇,表演时两个相互追逐嬉逗戏舞,有扭、摆、跑、追、拉等即兴动作,表演十分夸张。诙谐,令人忍俊不禁。戴着大头面具的“罗汉”在锣、鼓、钹的伴奏下首先出场,用舞蹈动作再现僧人洒扫、焚香、叩等身长头等活动。随后便是柳翠戏弄罗汉,罗汉尴尬应对的场景,最后罗汉以手中的拂尘三拂柳翠,柳翠三拜以示皈依佛祖。短短十几分钟的表演,调动了舞蹈、节奏、造型、服饰、道具等多种手段,将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淋漓尽致表现出来。

李鹏起和宋梧德被确定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后一直积极培养接班人,在当代年轻人都忙着打工,对传统文艺兴趣不大的情况下,不断动员周围的年轻人,通过耐心的辅导,培养出优秀徒弟数位。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城北区文化馆不仅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等工作外,近年来还不断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开办培训班、非遗进校园、文艺演出、印制非遗专著等不同方式,大力营造适合民间文化艺术健康发展的氛围和环境,尽一切可能为宣传非遗创造展示的空间和机会,让非遗文化真正进入到普通人的生活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