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秧歌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16 04:35

清朝康熙年间,流放到塞北的艺人文士,将内地的戏曲歌舞带到东北。到了乾隆、嘉庆时期,这种歌舞活动与东北人民的热情浪漫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稳、梗、翘风格的秧歌舞,特别是渐渐成型的秧歌音乐。锣、鼓、擦、唢呐等奏出的热烈而欢快、谐趣而颠浪的曲调,令人过耳不忘。在东北,无论农村,还是大小城市,过年的时候,扭秧歌的遍街都是,一对一对地比赛着谁扭得浪,高跷谁踩得好。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胶、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是关东特产,是东北人非常喜爱的一项喜庆活动。大秧歌在东北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广衰的黑土地使它根深叶茂,并赋予它淳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