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人的社火“不了情”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3 13:45

  2月1日(农历正月十一),凌晨5时30分,天还未亮,苟巧会就和搭档摸黑赶往城关村村委会。天气虽冷,但苟巧会的心里却热腾腾的。

  在村委会的一间办公室里,被父母追喂早餐的小演员,吆喝点人的村干部,做饭送餐的服务队,所有人心里都热腾腾的。

  挤油彩、调色、打底、上红、定妆、加鼻梁、打窝子……

  苟巧会细致熟练地画着,小演员闭眼乖巧地被画着,不一会儿,一张“嫦娥”脸谱就画好了。

  “下一个……扮什么角色?”

  相隔十年后,永寿监军社火在春节再次开耍。

  离城关村不远的西村,演员、化装师、老艺人们,同样在各自忙活着,村支书米超举着相机,高兴地里外跑着,化装、上娃、绑芯子、穿戏服……每个人的笑脸,都被他定格记录着。

  “上一次耍社火是2013年了,10年没耍了,大家都很怀念,很期待。”米超说,为了把历史悠久的监军社火重新展示在群众面前,村上在春节前就开始了准备工作,买戏服、油彩,制作芯子,设计造型,挑选演员……全村群众纷纷出人出力,有小孩的家庭踊跃报名,老艺人们主动出谋划策,大家都齐心协力,为重拾记忆中的“社火情”忙碌着。

  上午8时许,城关村的社火芯子开始“上娃”。

  芯子上,胆大的小演员高兴地甩着水袖,胆小的被吓得哇哇大哭,“娃害怕就抱下来,安全最重要!”说着,城关村社火导演任丰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村民调换演员。

  随着锣鼓声响起,一辆辆社火三轮摩托车鱼贯而出。“车厘子”“产业兴旺”“嫦娥奔月、兔年吉祥”“秦腔小镇、任派之乡”“抱妆盒”……每个主题,都展示着全村人的自信与骄傲。

  “来了,来了,花车过来了!”

  永寿大街上,全县男女老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早早翘首等待在街道两侧。

  警车开道,彩旗飘扬,雄壮激昂的监军战鼓敲打得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监军战鼓第二代传承人王明德昂首挥臂,慷慨激昂地敲打着大鼓,两旁铜铙紧跟,小鼓随后,紧密配合,引领着整个社火队伍阔步向前,场面威武壮观。

  “看,火箭、战斗机,那个‘白蛇’还会喷火,‘二鬼摔跤’耍得真有意思……”社火队伍两侧,群众们兴奋地举起手机拍照、录像,男人将幼儿放在肩头,老人给孙儿讲述着社火故事,年轻人新奇地用手机开启了直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灿烂的笑容。

  “有社火才像过年,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这才叫年味!”“咱永寿过年就是要耍社火,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可不能丢了。”“各位网友,大家看,这是我们的监军社火,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欢迎大家来永寿观看游玩!”

  旱船花伞,秧歌彩扇,祥龙拜年,威风锣鼓,大头娃娃……红红火火的社火,让年味像烧酒一样浓烈火辣,烙印在永寿人的记忆深处。

  下一场社火表演即将到来,老艺人王成群反复检查着芯子安全,并向身边年轻人诉说着自己的社火情。

  “我们老一辈人对社火有很深的感情,还是喜欢这种传统的社火。大家就是通过耍社火、看社火,来释放一年的疲惫辛劳,祈求今后的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