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春节社火说哑巴 井石? ? 青海社火来自中原,是毫无疑问的,中央政权从汉代赵充国开始屯军河湟的那一天起,汉文化就落户在了河湟地区,到明代时,汉文化已在河湟深深扎根,在这埋着羌人彩陶,响着悠悠羌笛的古羌地,形成了河湟汉文化圈。 如此,我们便不难想见,河湟社火中除了舞龙、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唱《织手巾》、《绣荷包》《茉莉花》这些汉文化色彩的节目外,为什么还有一些翻穿皮袄的老秧歌、哑巴等明显带有少数民族色彩的角色,这些角色就来自青海的原住民族古羌人。 青海境内发现的卡约、辛店、诺木洪文化,以及更早的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被认定是古羌人及其先民文化。比如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盆上,那些牵手而舞的群像,就是古羌人献给自己的图腾的最初的“社火”。 从柳湾彩陶上的蛙纹及男女生殖器官的图案可以看出,生殖崇拜崇拜在古羌人的族群中,是非常重要的活动,这种崇拜活动一直延续到他们的后裔——现在的羌族、彝族、白族、彝族、纳西族、哈尼族等大西南地区中的所有族群中。 汉代开始,从中原来青海屯军屯民者和河湟地区的羌人长期的相合相融,使得羌文化一些元素业融入到汉文化中。 河湟社火中的哑巴,就是古羌人生殖崇拜文化遗留到今天的角色之一。 资料载,流传于云南南涧盖瓦洒彝族村寨中的“哑神舞”,是古羌人的后裔彝族保留的一种古老而神奇的舞蹈。 这种舞蹈的主角是哑巴神,舞蹈组由9人组成,其中一人为领头,两人扮孔雀,其他六人扮三对“哑神”夫妇,表演时头戴面具,男女以有无胡须和脸上有无胭脂区分。化妆时用黑白二色将四肢画成斑状图纹,胸部和背部贴上或画上老虎图案,女“哑神”上装为彝族妇女的白衣裳青领褂。男大“哑神”手执五尺棍,二“哑神”持三角枪,小“哑神”拿一只横笛,三个女“哑神”均握木剑,六个“哑神”都在腰间或胯间挂上铃铛。扮演孔雀的身披毯子或毡子,手执竹勺于头顶。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只跳一次,原来舞者是全裸体,近年来才开始着裤。舞者身上涂有斑马状图案,带着面具,舞蹈时,扮演哑巴者不能出声,更不能张灯照明,故名“哑巴舞”。 彝族的哑神有男有女,他们右手持刀、杆、或叉,左手使劲摇着系于其胯间的铃铛,或时而猛挤出猪尿泡里的水狂跳,眼睛向周围打歌的人群挑逗、搜寻,男哑神发现了看中的女人(或女哑神发现了看中的男人),就会以老鹰捉小鸡的速度,疾步窜上去将其逮住,拉进场内狂放地进行象征着性的动作,以表现生殖崇拜内容。 从彝族的哑神舞,联想到河湟社火中的哑巴,实际上它来源于一个母体,这便是古羌人的生殖崇拜。 比如湟源大化乡拉拉口村社火哑巴:他手持的半截黑橡皮管,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屁股上吊一大铃铛。 哑巴们脖子里连一串油饼,象征着女阴(也就是相当于他在夸耀自己占有女性的数量和他的能力. 在青海礼馍中,中间有眼的油饼、曲莲等,也是生殖崇拜的产物,都是象征女阴的)。在原始的表演中,他一见年轻媳妇,就拿那半截棍子往她们的裤裆里戳,吓得年轻媳妇们四处乱跑,还有他趿在脚上的那双破大鞋,鞋青海方言发音和“孩”同音,青海谚语说:“拾上鞋,双手儿抬,拾上帽,隔墙撂”,意思是捡到鞋是见好事,要把它双手捧回家。尤其是生育期的妇女要是在路上见到了小孩子的鞋,就以为有怀孕的迹象,还有不生育的妇女到黑虎洞里“摸儿女”,摸的就是小孩的鞋。哑巴见那里妇女多,就把那双破鞋用脚挑起,高高地扔到她们当中,有时候破鞋砸到打扮时髦的妇女身上甚至头上她们也不会恼,原因是她们以为这是好事。 河湟社火中还有一个哑巴,人们叫他赖瓜子。拉拉口社火中的赖瓜子脸上画一青蛙形象,拿着鞭子满场子吆喝。 同一角色,纳隆村的社火中的赖瓜子踩高跷,上身穿红短衫,上套绿黄色镶黑边的坎肩,坎肩背后一画莲花叶和赖蛤蟆,下身一腰特大裆的红裤子,穿起来后在屁股的地方塞进圈起来的棉衣棉裤之类的东西,让那屁股夸张地浑圆起来,使得演员身子前倾,踩上高跷走起来一颠一颠,就是一只癞蛤蟆。他手持一鞭子,不断地甩着响鞭,像赶羊般赶着高跷队前行或表演。 还有大通社火中的“四片瓦”形象,也构了个简单的蛙脸。 不管是脸上画青蛙还是背上画赖蛤蟆,都直接告诉我们,哑巴就是蛙崇拜形象体现 。 远古神话,女娲造人,娲 = 蛙,表述的是同一个内容,这就是娃娃,孩子。远古时代,由于天灾人祸,人类的繁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古羌人的生殖崇拜中,所以把青蛙作为崇拜对象,就是青蛙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如果女人能像青蛙一样,人类的生殖繁衍不就兴旺发达了吗?所以,他们的哑神实际上就是青蛙!这种原始图腾的蛙神崇拜延续到现在,有很多表现形式,除彝族的哑巴,河湟社火中的哑巴之外,还有另一种方式存在于古羌人的后裔族群中,比如彝族、黎族等妇女在脸上及脖子上的刺青。 这些刺青有的是线条,有的是黑点,线条,代表没孵化前的蛙卵,黑点代表蝌蚪。这种遗俗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