铙是大铜器表演的主体乐器。铙为一钵形金属体,铜质,中部隆起部分似帽,帽根向内凹进,铙面较薄并呈弧形,边部翘起。帽是铙的固定点,帽顶中心钻孔系以绸布,以便用手持握,两面为一副,相击而发音。铙与钹近似,但铙面薄而翘、帽小而顶平,帽径为全径的1/5~1/4;钹面厚而平,碗大而顶圆,碗径约为全径的一半。故民间将碗大的称“钹”,帽小的称“铙”,大小相同的铙与钹,铙音低于钹而余音较长。铙有大铙和中铙之分,规格较多,各地大小不一。大铜器演出所用的铙其径长一般为五六十厘米,重有五六公斤。演奏时,表演者将帽顶所系绸布缠于手指或用手指捏住帽根,两手各持一面互击发音。铙属于无固定音高乐器,中铙发音高,大铙发音低。演奏技巧有平击、闷击、磨击、边击、交击和捶击等。互击的轻重、接触的部位和角度的不同,音响效果也迥然各异。传统技法有撂铙镲、传铙镲、翻铙镲等。此外,还常伴有扬臂、抛铙、胯下拍击、翻手腕、立转铙面等各种表演动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