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毒奶粉还毒!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14 16:35

  作者 | 燕大

  卸完煤油的罐车不洗,直接装食用油。

  甚至有司机称,混用且不清洗,已是罐车运输行业里公开的秘密。

  新京报这次报道的这个,可能是近些年来最大的食品安全丑闻!

  之所以称它为“丑闻”而非“事故”,原因很简单,散装油化整为零、积累时间长、出现反应慢,短时间内吃不死人,也因此这些人不当回事。

  等吃到肚子里的人出现问题,或许已经过去好多年,这时候哪怕顶尖名医接诊也最多会问一句有没有注意饮食、有没有什么抽烟喝酒之类的坏习惯。

  毕竟任你打破脑袋怕也想不到,身体出现状况有可能是因为很长时间或之前吃过的油里面有“毒”。

  新京报一开始报道油罐车卸完煤油不洗罐子就直接装食用油那会,完全没有现在的热度。我当时刷到视频还在想,这么大的事怎么就零零散散这么点报道呢。

  现在看来,未必是主流媒体不想及时跟进,而是这事儿属实影响大,背后还有大央企,是非常严肃的事情,跟进报道必须有真材实料才行。

  他们大概也知道,新京报的这一调查报道,可能发现了继三聚氰胺、地沟油之后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对观众来讲,唯一能稍微自我阿Q的就是身边和舆论都没听说谁吃了这种油之后发现身体有问题,虽然也都明白这种操作肯定对身体有影响,毕竟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事件都还历历在目。

  地沟油不用多说,听着就恶心,我都懒得细讲这玩意是怎么制造的,反正正常人绝不会接受就对了。但跟油罐车装食用油一样,也属于一时半会吃不死人的。

  三聚氰胺,吃了可能就很快要命,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伤肾、肾结石等各种泌尿系统疾病,还有“大头娃娃”、智力与身体发育畸形,等等。

  说起来很搞笑,我突然发现,三聚氰胺毒奶粉和这个装完煤油装食用油的流通环节竟然有些神似,要是处理结果也类似那就完美了。

  大家都记得三鹿毒奶粉事件,但估计很多人估计已经忘了三聚氰胺是怎么到了奶粉里去的,简单说两句,你就知道为什么说“神似”了。

  2007年底就有消费者投诉婴幼儿喝了三鹿奶粉后尿液变色有颗粒,三鹿呢,想的是怎么解决提出问题的人,2008年5月接到的投诉也是这么干的,给点赔偿,删帖控制舆论。

  而三鹿内部邮件显示,这帮人并非不知道此事,2008年8月就拿到16个奶粉样品的送检结果,15个显示有三聚氰胺成分,后报道给当地政府,开始回购市面上的三鹿奶粉。

  真正发酵是在当年9月,一地14名婴儿同时患肾结石,梳理发现多省份已相继有类似事件发生,但彼时三鹿内部仍表示无证据显示是因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三鹿表示送检显示达标,之后检测单位表示没接过这个业务,各种罗生门之后很快三鹿承认发现部分批次奶粉曾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舆论哗然,国院启动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对患病婴幼儿实行免费救治,对三鹿婴幼儿奶粉生产和奶牛养殖、原料奶收购、乳品加工等各环节开展检查。

  直接讲结果吧,隐瞒实情、不及时上报,导致毒奶粉事件事态扩大。

  结果就是掀起一场行政问责与司法问责风暴:

  三鹿停产整顿,当地一众官员被撤职、免职,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引咎辞职;

  2009年1月,三鹿前董事长被判无期,多个高管被判5年到15年不等;

  三鹿集团本身,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罚4937余万;

  最重磅的:

  明知对人体有害,却制造专供在原奶中添加、以提高蛋白检测含量的三聚氰胺混合物,作为“蛋白粉”销售到多地奶站,添加到原奶中,原奶再卖给三鹿等企业,张玉军被判死刑;明知不能给人吃,为牟利仍大量购买三聚氰胺混合物加进原奶中,耿金平被判死刑;其余多人被判5年到无期不等。

  行政上,一众高官被撸;司法上,数人死刑,多人被判。

  你以为到这就完了?

  事实是并没有,截至2008年9月21日,当时接受门诊且康复的就达近4万婴幼儿,正在住院的还有近1.3万,有4人离世。

  显然“有毒”的不止一个三鹿,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各家奶粉的检测报告,22家奶企69批次产品都检出三聚氰胺,这些企业大家估计都耳熟能详,其中就有毒奶粉事件郭利案中的雅某利。

  整个环节:

  奶企作为最终收奶方,没检出来奶源中含有三聚氰胺,发现之后隐瞒不报;

  奶站收牛奶方,为过检赚钱,往奶源中添加三聚氰胺提高蛋白质含量;

  生产制造“三聚氰胺”方,明知害人,为赚钱不管不顾。

  最终害人无算。

  同理,再看看装完煤油不洗罐直接装食用油事件。

  整个链条是这样的:

  里面三个主要环节:

  精炼加工企业,像本次报道主角——汇福粮油集团&中储粮油脂天津公司,他俩是卖油的,既卖散装货即罐车拉走的那种,也生产桶装卖给消费者;

  运油的罐车,为散货买家自聘到精炼厂装油的,罐车要么属于个人要么属于车队公司;

  散货买家或分装厂,罐车装食用油的最终目的地。

  跟毒奶粉一样,拉食用油的司机也明白装了煤油的罐车有毒、不能再装食用油,但就这么干了,省下好几百块钱。

  罐车司机或车队为了省钱省时,装完煤油不洗罐就装食用油,出货方验罐验了个寂寞,收货方验罐也验了个寂寞。

  最终收货方是谁,又会流向哪里?

  其实瞎猜一下也八九不离十,居民买的都是包装桶那种,一般还都是名牌,品质不大会出问题,那散装油可能出现的地方就是餐饮、食品加工厂和小的分装厂分装为不知名的牌子。

  卖的不管,买的不知情,说来说去,还是食品安全。

  从采访视频看,司机表示“小厂不管,大厂才管”,这也让消费者稍微松了口气,混装应该不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没出大问题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才是最好的,一旦像毒奶粉那样事态扩大就晚了。

  毒奶粉事件,伤害众多婴幼儿及其家庭,除此之外也重创中国制造信誉,多国禁止中企乳制品进口,像欧盟,彼时对所有自中国进口的产品,只要含有15%以上的奶粉成份都要被检测;洋奶粉一度垄断国内市场数年。

  同理,我国是油料生产大国,油料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毒奶粉的教训还在眼前,食品油绝不能再重蹈覆辙。

  这个安全问题比天都大,再怎么严格都不过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