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这些活动你造吗?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17 02:52

中华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这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个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目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

生活在青海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各自的风俗和风土人情。其中藏族分布最广,土族和撒拉族只分布在青海省,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形成了青海人文景观的一大特色。

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咱大美青海有哪些民俗文化....

社火

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为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民俗活动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每年的正月,是青海人民的狂欢节,将正月里的节日气氛渲染得异常热闹红火,而且这样的狂欢要持续到农历二月二才结束。

“四月八”庙会

湟源县传统“四月八”庙会,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湟源县的一个重大传统节日。在庙会当天,会举行传统的宗教仪式,祈求县城五谷丰登,群众家庭幸福。

大通老爷山朝山会

据悉,大通朝山会可能出现于明末清初,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是朝山的日子,隆重而神秘的仪式如期举行,一代又一代子民们祈福平安,祷告万事如意,风调雨顺。在朝山会期间,同时又有“花儿”会,杂技等表演。

赛马节

玉树人无论登山敬神,迎宾送客,操办婚事,都离不开赛马竞技,玉树的赛马节,在西部地区是最有气势的一大节目,特别是每三年一次的“大节”,足有十万人参加。节前,来自玉树地区的民众就早早赶来,在河谷平原预先支起帐篷迎接节目。

那达慕大会

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引人入胜的歌舞。

“跳欠”

“跳欠”俗称“跳神舞”,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仪式,表演者为寺院的僧人,他们头戴面具,身着色彩艳丽的服饰,用手势和动作表达各种佛教寓意,并由专门的僧人用舞钹、唢呐等伴奏。塔尔寺跳神活动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土族纳顿节

纳顿节是土族人民喜庆丰收的社交游乐节目,也称“庄家人会”、“庆丰收会”等。“纳顿”是土语音译,和蒙古族的“那达慕”含义一样,意为“娱乐”,举行时间可谓超长,从夏末麦场结束时(农历七月十二日)开始,一直持续到秋天(农历九月十五)才结束,历时近两个月,所以有人称纳顿节是“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

90辆车被互助电子警察抓拍,看看有没有你的车?

港澳委员乐当“大美青海”“推销员”

责编/ 胡贵龙 技术/ 刘波 视创/聂敏 运营/马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