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鄂托克前旗:敲锣鼓扭秧歌 年味渐浓迎新春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25 18:47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一年一次的秧歌表演是正月里最热闹的文化“大餐”。近日,在鄂托克前旗城川镇糜地梁嘎查,50多位农牧民精心准备、加紧排练,为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增添一份欢乐,让年味再“浓一浓”。

排练现场,队员们穿着鲜红的秧歌服,踩着欢快的鼓点跳起传统的大秧歌。天气虽然寒冷,但是大家的排练热情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个个喜气洋洋、精神抖擞,挥舞着手中的彩扇,或走或跳,很是热闹。

“我们糜地梁庆荣中老年艺术团积极响应元宵节展演活动,队员们排练热情非常高涨,大家都想把积极阳光的一面,通过秧歌表演向全旗人民展示。”糜地梁庆荣中老年艺术团会长伊拉图说。

糜地梁庆荣中老年艺术团是糜地梁嘎查的一支“草根”文艺队,队员均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农牧民群众和进城务工人员,平均年龄55岁。文艺队成立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乡镇基层的舞台上,为传党音、兴文化、润民心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从1973年加入文艺队到现在已经有50年了,我感觉表演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让我感到很充实。”糜地梁庆荣中老年艺术团队员巴达马说。

文艺队成立之初,没有带队老师,队员们只能在露天场地、田地里自己排练表演,条件十分艰苦。有的队员还把私人乐器和音响设备拿来“公用”,“硬件”强起来了,文艺队也越做越有“声色”,队伍从最初的10多人逐渐壮大到现今50余人,忙时种田、闲时表演,逐年累积的登台经验让糜地梁庆荣中老年艺术团的表演技法越来越精湛,吹、拉、奏、唱、舞方面皆有所长。

据伊拉图介绍,他从创建团队开始就一直担任糜地梁庆荣中老年艺术团的会长,平时主要负责文艺队文艺节目编排,日常创作灵感都来自农牧业生产、农牧民生活、群众见闻、乡土风貌,他将人民群众身边发生的故事、家乡十多年的巨变写进词曲中,歌伴舞《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快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望美丽新家园》、歌曲《美丽富饶的糜地梁》、《我的鄂前旗》、《科普精神、谱写美丽家园》等一个个接地气、有生气、扬正气的“乡土作品”,让田间地头创作的“乡土好声音”,在农村牧区大舞台绽放出别样风采。

“在乡村里面和群众在一起,能够更加地体会到乡土风貌、民风民俗、人文精神,这些能够成为我一个特别好的创作素材,不断地去激发我的创作灵感。”糜地梁庆荣中老年艺术团会长伊拉图说。

如今,在鄂托克前旗每年开展的各类民俗传统活动和文艺文化演出中,都能见到糜地梁庆荣中老年艺术团的身影,他们活跃在乡镇基层的舞台上,为传承民俗风情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2023年累计完成演出15场次,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150%。

如今,鄂托克前旗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越来越多鄂托克前旗农牧民从文化“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创造者”。

“以前我们晚上就是在家里看电视,后来我们跟着艺术团也学会了打鼓、跳舞,现在我们晚上有空的话都是出来一起参与文艺活动,生活真的丰富了很多,心情也越来越好了。”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农牧民莎拉娜说。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的同时,在促进文明乡风上持续发力,通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建立培育文艺队,不断推动文明新风深入人心,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文明新风深入每一位农牧民心中,逐步实现了口袋和脑袋“双致富”。

图文:白亚梅

通讯员:沈千(城川镇)

监制丨康世平

主编丨苏媛

审核丨张有林

编辑丨吴庭薇

往期回顾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春走基层】鄂托克前旗:敲锣鼓扭秧歌 年味渐浓迎新春 轻触阅读原文

鄂托克前旗发布 赞 分享 在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鄂托克前旗:敲锣鼓扭秧歌 年味渐浓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