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的早期症状图片,怎么诊断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12 22:02

紫癜的病因不同早期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早期皮损表现为淤点或皮疹。

发生紫癜的原因很多,需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皮损特点以及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症状

临床上引起紫癜的疾病较多,常见有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

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低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最早的皮肤表现为小而分散的淤点或风团样皮疹,一般在1天以内变为可触及性出血性紫癜,单个损害常于5~7天消退,成批的损害可于数周或数月内反复发生,好发于四肢伸侧(特别是肘和膝伸侧)及臀部,对称分布,也可累及躯干和面部。

散在淤点或风团样皮疹图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主要包括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发病急,有发热,皮损多为针尖大小出血点或淤斑、紫癜,皮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在易于碰撞部位更多见,常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偶见便血、呕血和血尿,少数有结膜下或视网膜出血。慢性型起病较隐匿,无明显诱因或感染史,轻者仅为血小板减少,无出血症状,重者皮肤可出现淤点、淤斑,血疱和水肿少见。

出血点或淤斑图

病因

紫癜通常由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所致。过敏性紫癜病因复杂,细菌、病毒、食物、药物等均可导致发病;恶性肿瘤和器官非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亦为可能病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未明确。

诊断

引起紫癜的疾病较多,每种疾病的诊断标准各有不同。

过敏性紫癜

根据发病前1~3周常有低热、咽痛、全身乏力或上呼吸道感染史,典型四肢皮肤紫癜,可伴腹痛、关节肿痛及血尿,血小板计数、功能及凝血相关检查正常,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炎及紫癜,即可诊断为过敏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依据多次检查有血小板减少,排除其他明确病因;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伴成熟障碍;脾脏不大或轻度增大;血小板相关抗体和相关补体增多、血小板寿命缩短等来确诊。

治疗

引起紫癜的疾病较多,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过敏性紫癜

大多数具有自限性,给予充足液体利于变应原排出,同时需要休息和外用糖皮质激素。关节痛明显时可给于非甾体类抗炎药。腹型紫癜需积极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甚至联合细胞毒药物(环磷酰胺)。严重的肾型紫癜如肾功能受损大量蛋白尿,也需系统糖皮质激素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注意休息,适当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急性严重出血者可输新鲜血或血小板。药物治疗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必要时可考虑脾切除。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后疗效不佳者,可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长春新碱、硫唑嘌呤、环磷酰胺。此外,还可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血小板生成素、环孢素A及血浆置换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