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唢呐又叫“陇东唢呐”,是以唢呐为主奏的传统吹打乐,也称鼓吹乐,它的特点为音量大,音色嘹亮纯净,细腻委婉,演奏技巧丰富,声响连贯顺畅。
庆阳唢呐以西峰为中心分布在周边乡镇,按其分布的地域和演奏特点,大体可分为三个派系:一是环县、宁县、合水、正宁等地的木杆、竹杆唢呐,这种唢呐音色洪亮、柔中有刚、连贯流畅、音域宽广、近听不噪、远听清晰,是庆阳地区数量最多和最常用的一种唢呐;二是镇原铜杆唢呐,这种唢呐由于杆子及主要部件为黄铜质地,演奏方法也比较独特,其音色高昂洪亮、清晰悠扬;三是华池、合水、环县北部的大杆唢呐(即陕北唢呐),这种唢呐由于杆子较长,哨片较为粗厚,其音色苍劲粗犷、深沉稳健,与上述两种唢呐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
唢呐伴随着陇东人的礼俗活动,伴随陇东人的一生。因此,唢呐这种民间乐器、在陇东有着深厚的生存土壤。
庆阳唢呐艺术的独特地域风格,不单是从曲牌音乐语汇的内在特征上表现出来,其演奏技巧的特殊指法和换气训练,与打击乐的密切配合,才构成了庆阳唢呐艺术的整体结构。
庆阳唢呐曲牌世代流传,名目繁多、内容丰富、意境深邃,约有曲牌300多个,每个曲牌都有鲜明的音乐形象,有的幽默诙谐、有的委婉纤弱、有的情悲意哀、有的欢天喜地。那些平时与父老乡亲们一道,吆着犁地的牛,喊着秦腔或者民歌的汉子们,遇上红白喜事,放下手中的犁耙,拿上心爱的唢呐,叫上伙伴们一道组成了“吹手班子”。走到一家家喜庆或悲哭的院落,把事主家的感受和他对生命的情绪透过铜制的唢呐头,或雄宏苍凉,或细腻柔慢地吹向天空,吹到沟梁,吹进陇东人的耳膜,铺在他们那颤动了心田上……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省博物馆纪念馆 讲解员大赛庆阳选拔赛”成功举办
原标题:《庆阳唢呐能把人吹得喜气洋洋,也能把人吹得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