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童子”诞生记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15 09:44

     10月14日晚,5位山东籍奥运冠军现身十一运会吉祥物、主题口号揭晓仪式,并一起歌唱《真心英雄》。 □本报记者 于 锋  于国鹏  王红军

    充满朝气和活力,眉宇间透着机灵和英武之气,一举一动可爱逗人,马上就让大家喜欢上了他。

    从14日晚开始,“泰山童子”将与9300万齐鲁人民一道,当好东道主,喜迎十一运,为中国喝彩。说起“泰山童子”的诞生过程,还真有一番曲折故事。

    “小武松”曾是首选

    去年 11月7日,十一运会组委会开始向社会公开征集吉祥物设计方案。

    这一活动引起热烈反响,到 2007年 12月 31日征集截止日,组委会共收到社会各界作品 464件。作者当中,除了一部分专业设计人员外,还包括学生、工人、农民、公务员等,年龄最大的超过 70岁,最小的只有4岁。这让人深深感受到社会各界关心十一运会的浓浓热情。

    2008年1月11日,十一运会组委会在济南举行了吉祥物评选会议。经过评委会三轮投票和集体评议,10件应征作品脱颖而出。评委会从中又确定了主选方案和两件推荐作品。

    成为主选方案的是“小武松”。“小武松”取材于《水浒传》中武松的形象。武松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他文武双全,性格坚韧。作者认为,用“小武松”作吉祥物,可以体现竞技体育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精神。这件作品获得多数评委认可。

    还有两件作品成为推荐作品。一件是“灵儿”,设计原型是小狐狸,形象机敏、天真、活泼可爱,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另一件“齐齐鲁鲁”,则是以泰山和泉水为原型。但前者形象内涵容易引起争议,后者则比较大众化,缺乏新意。作为主选方案的“小武松”,虽获得评委会认同,但也有一些不同意见。有的认为,武松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以他作为原型设计吉祥物显得过于具体。有的认为,武松个人形象与内涵,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小组对“小武松”方案进行了调整修改,改成“一文一武,一男一女”的吉祥物形象,取名“文妞妞、武小子”,“武小子”仍采用武松原型,“文妞妞”则取材于女词人李清照的形象。

    这些方案虽然经过反复修改,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专家评委难以普遍认可。尽管如此,前期设计工作为最终方案的创作探索了思路,积累了宝贵经验,打下了良好基础。

    “石敢当”触发灵感

    正当吉祥物创作似乎陷入困境的时候,组委会再次召开集体研讨会,对吉祥物的创意集思广益。也就是在这次平凡的研讨会上,却迸发出了意外的创作构思。有人提议,可否考虑用“泰山石敢当”作为吉祥物的创作原型?

    这倒是一个新思路。尽管最初也小有争议,但经过组委会、民俗与艺术专家们的指导,顺着这个新思路,“泰山童子”的形象开始在设计小组的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

    泰山地处山东,浓缩着东方文化精髓,是国泰民安的象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泰山不仅体现了坚韧不拔、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又展现了登高望远、憧憬未来的宽广胸怀。数千年文化精神渗透和现代文明渲染,赋予“五岳之首”更加丰富的积极内涵。

    泰山的历史由石头写起。传说在巍峨的泰山脚下有一位青年石匠,他体魄强健,武艺高强,行侠仗义,保佑百姓,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保护神,并将其刻在泰山石上,取名“石敢当”,作为镇宅之宝,祈愿平安吉祥。这一独具特色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这一民俗经国务院批准,还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敢当”具有典型的中国人文精神和齐鲁文化特色。以他为原型,结合现代审美理念,进行卡通设计,造型为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这一设计理念和思路,不仅赋予了“石敢当”丰富内涵和现代气息,而且吉祥物造型易于获得社会认同和喜爱。

    柳暗花明现曙光

    好的创意有了,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设计了。

    根据创意理念,由山东工艺美院动画专业教研室主任肖文津、多媒体教研室主任姜军为主,专业教师蔡劲松、艾琳等七人组成了专业设计小组完成了“泰山童子”的初稿。在设计完善过程中,十一运会组委会给予了设计小组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多次召开研讨会,邀请各方面专业人士提意见、想办法,对吉祥物的理念与方案进行了更为详实的论证和具体化。设计小组经过数月的反复设计修改,最终完成了“ 泰山童子”的主体形象设计。

    “泰山童子”主体形象以泰山石为核心表现内容,结合“泰山石敢当”的动人传说,通过时空转换、视觉过渡,形成了一个充满朝气、活泼英武、活力四射的卡通形象,给拟人化的泰山石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吉祥寓意,是自然、历史文化与当代视觉艺术的交流,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表达了热情好客的齐鲁儿女以特有的吉祥形式,欢庆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到来,激励中华儿女的拼搏精神,充满了和谐与圆满、提高与发展的良好祝福。

    “泰山童子”设计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入其中,吉祥纹样与五官形象巧妙穿插,石头与肢体灵活组合,既有整体概括,又有细节体现;既传达了传统文化内涵,又强调了现代精神风貌。造型独特,简洁大方,生动可爱,积极向上,是“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十一运会主题最为直观的艺术延展。

    历时近十个月,经过百余次修改,“泰山童子”的设计最终完成。 2008年9月底,经国家体育局审查通过,“泰山童子”正式成为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

  ■相关链接

  “泰山童子”理念来源

    吉祥物“泰山童子”以充满文化、自然内涵和动人传说的泰山为基础,并结合现代体育理念、国泰民安的吉祥寓意进行创作。

    泰山地处山东,东临大海,西近黄河。它浓缩着东方文化精髓,是民族的根、生命的根,是天人合一、社会和谐的美好精神象征。“登泰山而览众山小”,既体现了坚韧不拔、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又展现了登高望远、憧憬未来的宽广胸怀。数千年文化精神渗透和现代文明渲染,赋予“五岳之首”更加丰富的积极内涵。

    泰山的历史由石头写起。传说在巍峨的泰山脚下有一位青年石匠,他体魄强健,武艺高强,行侠仗义,保佑百姓,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保护神,并将其刻在泰山石上,取名“石敢当”,作为镇宅之宝,祈愿平安吉祥。这一独具特色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并扩展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吉祥信仰。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泰山童子”设计释义

    吉祥物“泰山童子”主体形象以泰山石为核心表现内容。石头被誉为“生命之魂”,寓意着“健康与长寿”,特别是2008奥运会奖牌的设计,把中国的石文化推向一个新高潮。

    结合动人传说,通过时空转换、视觉过渡,形成了一个充满朝气、活泼英武、活力四射的卡通形象,给拟人化的泰山石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吉祥寓意,是历史和自然文化与当代视觉艺术的交流,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也表达了好客的齐鲁儿女以特有的吉祥形式,赞美第十一届全运会的空前盛况,激励中华儿女的拼搏精神,充满了和谐与圆满、提高与发展的良好祝福。

    “泰山童子”设计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入其中,吉祥纹样与五官形象巧妙穿插,石与肢体灵活组合,既有整体概括,又有细节体现;既传达了传统文化内涵,又强调了现代精神风貌。造型独特,简洁大方,生动可爱,积极向上,为吉祥物宣传推广与开发应用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是“和谐中国、全民全运”概念最为直观的艺术延展。同时,以石头为基础进行设计也是吉祥物创作的一个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