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的症状与表现图片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15 19:31

皮肤癌即指发生于皮肤及其附件的恶性肿瘤,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原位癌、皮脂腺癌及汗腺癌等,白色人种以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但在中国最常见的类型是恶性黑色素瘤。

基底细胞癌

好发于老年人的曝光部位,特别是颜面部。皮损常单发,但亦有散发或多发。可伴发光化性角化病、黑痣及毛细血管扩张。临床上分为以下类型:

结节型:最常见,好发于颜面,皮损初起为灰白色或蜡样小结节,质硬,缓慢增大并出现溃疡,绕以珍珠状向内卷曲的隆起边缘,称侵蚀性溃疡。

面部前期的结节型基底细胞癌图

表浅型:常发生于躯干部。皮损为一个或数个轻度浸润性红色鳞屑性斑片,可向周围缓慢扩大,边界清楚,常绕以细线状珍珠状边缘,表面可见小片表浅性溃疡和结痂,伤口愈合后可留有光滑萎缩性的瘢痕。

表浅型基底细胞癌图

Pinkus 纤维上皮瘤型:好发于背部,皮损为一个或数个高起性结节,质地呈中等硬度,表面光滑,类似纤维瘤。

Pinkus纤维上皮瘤型基底细胞癌图

色素型:属于结节型的一个变异型,皮损呈褐色或深黑色,边缘部分色素较深,中央呈点状或网状。

色素型基底细胞癌图

鳞状细胞癌

本病好发于老年人的曝光部位皮肤。皮损初起常为小而硬的红色结节,境界不清,易演变为疣状或乳头瘤状,表面可有鳞屑,中央易发生溃疡,溃疡表面呈颗粒状,易坏死、出血,溃疡边缘较宽,高起呈菜花状,质地坚实,伴恶臭;部分肿瘤可呈凹陷性,进行性扩大并出现溃疡,向下侵犯筋膜、肌肉和骨骼。

鳞状细胞癌图

恶性黑素瘤

按照不同的生长模式,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具体如下。

肢端雀斑痣样黑素瘤:为我国常见类型,多由肢端雀斑样痣发展而来,好发于掌跖、甲及甲周区。皮损表现为色素不均匀、边界不规则的斑片;若位于甲母质,甲板及甲床可呈纵行带状色素条纹。

肢端雀斑样痣黑素瘤图

恶性雀斑痣样黑素瘤:好发于老年人的曝光部位,常由恶性雀斑样痣发展而来。皮损为淡褐色或褐色不均匀的色素性斑片,伴有暗褐色或黑色小斑点,边缘不规则,逐渐向周围扩大。

雀斑样痣黑素瘤图

结节性黑素瘤:好发于头颈、躯干部、足底、外阴及下肢等处。皮损初起为蓝黑或暗褐色隆起性结节,沿水平和垂直方向迅速增大成乳头瘤状、蕈样,可形成溃疡。

结节性黑素瘤图

浅表扩散性黑素瘤:由浅表黑素瘤发展而来,好发于躯干和四肢。皮损比恶性雀斑样痣小,直径很少超过2.5cm,呈不规则斑片,部分呈弓形,棕黄色、褐色或黑色,亦可呈淡红色、蓝色和灰色。若皮损出现丘疹、结节、硬化及溃疡则提示预后不良。

扩散性黑素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