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一个家
《绣荷包》
“绣荷包”都是我国传统的刺绣工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年轻男女也多以荷包互传情意。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各地都诞生了以《绣荷包》为主题的民歌。
因为地理位置以及风俗习惯的差异,各地的《绣荷包》曲调风格有所不同,甚至可以说是绝无“同款”。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同样是“绣荷包”,不同地区都唱出什么特色?
民歌《绣荷包》流传的历史非常久远。据现代戏曲、曲艺理论家傅惜华考证,《绣荷包》在清代中叶时,就已经是十分盛行的一种时调小曲。在清道光八年刊行的俗曲集《白雪遗音》中的《绣荷包》,共十二段,是见诸于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歌词版本。”《绣荷包》这一艺术奇葩,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与历史标志,更是区域文化的特色与精华。
2007年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发行了一张名叫《绣荷包》的民歌专辑,其中收录了十几首来自于我国不同地区的民歌《绣荷包》。
云南弥渡的《绣荷包》属于当地特色的“花灯小调”,来源于马帮文化,经常在各种民俗节日庆典中演唱,通常还伴随着各种舞蹈,因而节奏较为轻快明朗,歌里面所描述的女子也是明媚的、率真的和热烈的,像是为了心上人绣了荷包,表白心迹时唱着“不等情妹吗要等哪一个”的自信与天真浪漫,与其他地方常用的抒情咏叹风格不同。
在那一个个精美的荷包里,这些民间巧女,以自己最高的热情和联想把一幅幅美好生活的图景化成刺绣画面,有繁有简,美丽的图案含蓄地传达着她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很多女性经常一边精心地制作荷包,同时低声吟唱,时间长了,劳动妇女自己创作的《绣荷包》就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民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差不多遍布于中国各地。
老艺术家单秀荣演唱的一首四川民歌《绣荷包》,风格非常鲜明,曲调高昂婉转,声音嘹亮。
山东民歌《绣荷包》中则融入了大量鲁南临沂地区的口头语,如“得儿”“依”“哎”等无意义的衬词,以及大量的装饰音使用也使歌曲更为曲折婉转。不比云南、广西等南方地区年轻男女以“山歌对唱”的形式直接传达情意,山东姑娘多用含蓄内敛的“以物传情”的方式。
除了这首山东的传统民歌《姐在房中绣荷包》,在山东还有一首流传非常广的苍山民歌《绣荷包》,尽管同是来自山东,但这两首有关《绣荷包》的民歌作品,在歌词和曲调上,却存在着些许不同。
江苏无锡一带的《绣荷包》带着吴侬软语特有的柔软妩媚,婉约动听。就题材而言,这个地区的《绣荷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以表达少女的思慕、期盼之情为主,一类以咏唱历史故事为主。二者采用的都是“时序体”和“数序体”,前者是从一月到十二月,后者是从一到十(也称“十绣”)。无论是抒发爱情还是叙述故事,其音调都是十分抒情的。
《我们都有一个家》
在民歌中品味经典
与您相约
内蒙古音乐之声
10点-11点
原标题:《《我们都有一个家》| 听!中国竟有如此多的《绣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