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协税社火表演现场。本报通讯员 安子林摄
这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心情。每年元宵节期间,在古朴的协税小镇,人们都会自导自演、装扮出场,把社火狂欢推向高潮。
南郑协税社火高跷(以下简称协税社火)源于汉中市南郑区协税镇,历史悠久。协税社火传承人王明显14岁就开始练习这门技术。化妆、高跷、悬台、舞龙,他都很在行。“协税社火既斗智慧也斗耐力。表演的时候,镇上的上街、下街两支社火队伍各自摆开阵势,以神话、历史或小说人物装扮出场。比如一方扮孙悟空,另一方就请出如来佛压住,如此往复。双方舞龙的时候,讲究龙头龙尾不换人,以此考验耐力,决定胜负。”2月9日,在协税镇上的社火陈列馆,68岁的王明显一边讲着,一边给记者演示起来。
踩高跷也是协税社火的一大特色。表演者走在队伍中,如巨人一般。他们或大步流星、行走如风,或走“8”字、走圆场,十分灵巧。尤其是两人合踩三条腿的表演与高跷舞狮难度更高,表演时惊险壮观、妙趣无穷。这两种表演,在当地被称为“绝活”。
王明显的孙女王怡冰年仅10岁,现场给记者表演起了踩高跷。王怡冰先在一个高台上坐定,身旁两人用白粗布把木质高跷的上部与王怡冰的脚和小腿紧紧绑在一起。随后,大家扶起加上高跷足有3米高的王怡冰,让她稳稳地站了起来,在院子里从容踱步。
“镇上有玩社火的氛围,我自己也很好奇,觉得很有趣。6岁开始,爷爷就教我踩高跷,现在我已经不害怕了。我还踩着高跷扮演过穆桂英呢。”王怡冰说。
在千余年的历史演进中,协税社火已从最初的祭神、送神,逐渐发展为弘扬传统文化、教化民众的大型民俗文化艺术活动。
南郑区协税镇协税街社火协会会长周世富介绍,协税社火每年腊月二十三开始筹备,次年正月里表演,元宵节进入高潮。目前,协税社火在册的表演人员有400多名,年龄小的只有5岁,年龄大的则80岁左右。“眼下协税社火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社火文化爱好者,我们十分开心。”周世富说。(陕西日报记者 高振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