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大地回春。正月十五迎来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所以这天被称为“元宵”。
中国历来有“闹”元宵的习俗。与其他节日的过法不同,“闹”字展现出元宵佳节的欢腾与热烈。这一天,人们要吃元宵,许多地方还举办猜灯谜、耍社火等民俗文化活动。在这些民俗文化活动中,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展示。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闹元宵”也有多种“打开方式”:在陕北,伴随着声声锣鼓,男女老少争转九曲,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关中,华阴老腔一声吼,吼出了黄土地的气势,也吼出了人们新年的新期盼;在陕南,以“雄、奇、险、趣、美、斗”特点留存于世的协税社火,勾起了多少人浓浓的乡愁……这些绚丽多彩的文化记忆,构成了陕西民俗文化的生动图景。
唯有守正创新,非遗才有未来。围绕守正创新,陕西省近年来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比如,华阴老腔“混搭”流行音乐,新鲜中透着亲切,让人们看到了非遗可以“跨界”、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的可能性。从民间来,到民间去。非遗保护传承要围绕“活”字做文章,探索更现代、更多元的表达方式,这是非遗获得持久生命力的坚实基础。
“非遗”闹元宵,红火兆丰年。借元宵节的契机,我们期待更多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期待更多人爱上非遗,让古老非遗呈现“逆生长”的模样。
安塞转九曲:转出年的欢乐
转九曲也叫“转灯”,相传诞生于西周时期,是陕北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是陕北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转九曲结合了秧歌、元宵花灯等元素,故有“九曲秧歌”“九曲灯节”之称。2009年,安塞转九曲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转九曲全过程可分为祭风、围场、进场、点五方、出场等,寄托着劳动人民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转九曲不是单一的民俗活动,其既有观灯的民俗形式,又有秧歌、腰鼓、唢呐等艺术补充,融合了多种民间艺术,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内涵,是黄土地农耕文化的集中体现。
在九曲阵里,伞头带领大家转九曲。陈宏江 摄
火红的灯笼舞起来,欢快的秧歌跳起来。2月8日晚,陕西延安圣地河谷·金延安热闹非凡,随处可见造型各异、精美绝伦的花灯,营造出浓浓的元宵节气氛。这一天,附近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到此,来参加一场盛大的民俗活动——转九曲。鼓锣声、唢呐声、欢笑声、鞭炮声交织在一起,把过年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
“我们在圣地河谷·金延安春节系列活动中加入转九曲非遗项目,融入元宵节猜灯谜等元素,增强非遗的趣味性,吸引更多市民前来体验转九曲,为的是把非遗融入民众生活,实现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陕旅集团延安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丁博说。
转九曲传承人刘仲清告诉记者,陕北民间一直有“九曲阵中转一转,能活九十九”的说法。每年春节,陕北各地都会举行转九曲活动。
今年73岁的刘仲清从1964年就开始参加转九曲活动,每年他都会参与设计制作转九曲灯场。今年,从正月初七至元宵节,他家附近的圣地河谷·金延安持续举行转九曲活动,闲不住的刘仲清也赶来布置灯场。
“灯场又称‘龙门阵’‘八卦阵’。我们横竖各栽19行钢管,栽成一个方阵图,最后在钢管顶部安上彩灯。远远望去,灯场五光十色,灯火辉煌。”刘仲清说,建成后的灯场呈四方阵图,阵内有9个小城,形成一个九曲方阵。
转灯是转九曲的高潮部分。转灯时唢呐演奏者领头,秧歌队和观灯者紧随其后,由彩门入口进入灯场,进场后按照规定路线走。伞头手中的花伞,随着锣鼓的节奏一起一伏,秧歌队员的彩绸在空中不停地飘舞。
人们扶老携幼,在九曲阵里转圈,远看人山人海,近看却杂而不乱,动而有序。不论认识不认识,大家都在转动的过程中相互祝福,走完9城即由彩门出口出场。
“小康生活哪里来,全靠党的好政策”“秧歌进了黄河阵,人寿年丰贺太平”……在唱词内容上,刘仲清也进行了一些创新。他说,自己要在创新上多下功夫,将转九曲好好传承下去。
“转九曲有陕北的传统年味儿。我今天来这儿转一下,图个热闹喜庆,希望来年事事顺心。”延安市民张秋霞笑着告诉记者。
夜幕降临,彩灯闪耀,在浩荡壮观的九曲方阵里,人们带着美好的愿望,祈盼着幸福吉祥。
协税社火:舞出年的色彩
南郑协税社火高跷源于陕西汉中市南郑区协税镇,脱胎于古代先民祭祀活动中的神戏,后来逐渐从单一的宗教祭祀活动发展为大型民间文化活动,在民间有“兴于唐、广于宋、盛于明清”之说。协税社火可表演各类历史剧目中的场面,目前保存折子戏本180多个,主要剧目有《天荡山》《取经》《串龙珠》等。表演南郑协税社火高跷时,表演者会在腿上牢固绑扎上1.5米至2.5米长的木质高跷,身穿古典戏剧服装,手拿道具,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声沿街舞动。表演者可前进、可倒退、可跳跃、可左右摇摆,动作惊险奇特,难度较高。
南郑协税社火高跷是一种根植于广大群众中的民间艺术形式,以“雄、奇、险、趣、美、斗”等特点著称,一般正月里表演,元宵节进入高潮。2009年6月,南郑协税社火高跷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郑协税社火表演现场。安子林 摄
这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心情。每年元宵节期间,在古朴的协税小镇,人们都会自导自演、装扮出场,把社火狂欢推向高潮。
南郑协税社火高跷(以下简称协税社火)源于陕西汉中市南郑区协税镇,历史悠久。协税社火传承人王明显14岁就开始练习这门技术。化妆、高跷、悬台、舞龙,他都很在行。“协税社火既斗智慧也斗耐力。表演的时候,镇上的上街、下街两支社火队伍各自摆开阵势,以神话、历史或小说人物装扮出场。比如一方扮孙悟空,另一方就请出如来佛压住,如此往复。双方舞龙的时候,讲究龙头龙尾不换人,以此考验耐力,决定胜负。”2月9日,在协税镇上的社火陈列馆,68岁的王明显一边讲着,一边给记者演示起来。
踩高跷也是协税社火的一大特色。表演者走在队伍中,如巨人一般。他们或大步流星、行走如风,或走“8”字、走圆场,十分灵巧。尤其是两人合踩三条腿的表演与高跷舞狮难度更高,表演时惊险壮观、妙趣无穷。这两种表演,在当地被称为“绝活”。
王明显的孙女王怡冰年仅10岁,现场给记者表演起了踩高跷。王怡冰先在一个高台上坐定,身旁两人用白粗布把木质高跷的上部与王怡冰的脚和小腿紧紧绑在一起。随后,大家扶起加上高跷足有3米高的王怡冰,让她稳稳地站了起来,在院子里从容踱步。
“镇上有玩社火的氛围,我自己也很好奇,觉得很有趣。6岁开始,爷爷就教我踩高跷,现在我已经不害怕了。我还踩着高跷扮演过穆桂英呢。”王怡冰说。
在千余年的历史演进中,协税社火已从最初的祭神、送神,逐渐发展为弘扬传统文化、教化民众的大型民俗文化艺术活动。
南郑区协税镇协税街社火协会会长周世富介绍,协税社火每年腊月二十三开始筹备,次年正月里表演,元宵节进入高潮。目前,协税社火在册的表演人员有400多名,年龄小的只有5岁,年龄大的则80岁左右。“眼下协税社火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社火文化爱好者,我们十分开心。”周世富说。
华阴老腔:吼出年的酣畅
老腔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为皮影戏的一种。其中,唱戏人在后台的是皮影戏,唱戏人在前台的叫老腔。
华阴老腔原是华阴市双泉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追求自在、随兴的痛快感。华阴老腔落音融入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主唱、众人帮腔附和的拖腔(民间俗称为“拉波”),伴奏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具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华阴老腔说唱特点突出,原音保留完整,主要价值体现为剧史的本源性、传承上的封闭性、剧种上的独存性、取材风格的张扬性、音乐体系的自律性、审美对象的广泛性,以及语言风格的原声性。近年来,当地政府和老艺人积极探索华阴老腔保护传承发展路径。2006年6月,华阴老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期间,华阴市香玲老腔皮影艺术团在华山脚下西岳庙进行表演。穆骋 摄
“喊得巨灵劈华山,喊得老龙出秦川,喊得黄河拐了弯……”
“唱得好!再来一首!”“还想听!”
2月9日,华山脚下西岳庙,陕西华阴市香玲老腔皮影艺术团的老腔表演现场人头攒动,掌声不断。循声挤进人群,只见舞台上的表演者或站,或坐,一人主唱、众人帮腔附和,唱到激昂处,脚下的长条板凳也成了他们的乐器。观众不时地呐喊、喝彩,现场好不热闹。
团长张香玲介绍,他们从正月初二开始,已经连续演出了好多天,但群众的热情依然不减。为了让群众过足瘾,圆满结束这个春节,他们精心编排了元宵节的节目,为群众再奉上一个精彩的舞台。
“过年期间的最后一场演出就在元宵节。往年元宵节前后,我们都在外地巡演,但只有在黄河的涛声、华山的风声中,听到的老腔才最有韵味。所以,今年元宵节,我们决定继续在家门口为咱乡亲父老好好吼上一嗓子!”张香玲说。
华阴老腔起源于黄河岸边、华山脚下,由黄河码头船工号子演变而来,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华阴老腔表演所用的梆子、钟铃、锣等表演乐器,也都源自群众劳作的器具。其高亢激昂、粗犷豪放、古朴浑厚的艺术形式,深受群众喜爱。
今年56岁的张香玲是华阴市双泉村人,师从华阴老腔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喜民,她自己也担负着市级传承人的责任使命。2013年,张香玲组建老腔皮影班组,广招学徒,通过手把手地教学带出了一些年轻的老腔艺人,并于2016年成立华阴市香玲老腔皮影艺术团。这些年,通过文化交流、文艺下乡、公益表演、商业演出等,她带着团队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曾前往新西兰、德国等国家演出。张香玲说,华阴老腔在国内外都相当受欢迎。
近年来,华阴老腔在电影《白鹿原》和2016年央视春晚亮相后,更是被誉为中国大地上“最古老的摇滚乐”,其奔放激昂的艺术表现形式,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现代人的审美水平在不断提升,我们要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创新,让华阴老腔成为老少皆爱的文化艺术。”张香玲表示,她还要不断向师傅学习,继续强化月琴、板胡、鼓等乐器的演奏,同时向高校专家学者学习非遗文化知识,积极与其他非遗项目传承人探讨交流,带动更多人学习华阴老腔,让这门古老的艺术不断散发熠熠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