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松柏山下的花,花笑松柏不如它。有朝一日寒霜杀,只见松柏不见花……
2019年6月13日上午,在清脆悦耳、优美动听的三弦伴奏下,凉州贤孝艺人用一声声荡气回肠、粗犷豪放的唱腔,拉开了第五届凉州贤孝汇演大赛的帷幕。
此次汇演大赛参与面广,得到了凉州贤孝艺人及其家庭的大力支持。他们踊跃报名,积极参赛,共有来自凉州区各乡镇、街道49名艺人报名参加了汇演大赛,有3位民间艺人在大赛期间表演了凉州民歌、凉州小调、二胡演奏等节目。参赛的艺人既有国家级传承人冯兰芳,省级传承人王月、王雷忠、臧尚德、董永虎等,还有许多来自地方的代表性艺人。为了表达我们的敬意,在此,很有必要不厌其烦地排列出参加此次汇演大赛的艺人名单(排名不分先后)。他们是:王月、王雷忠、冯光涛、冯兰芳、贾福德、臧尚德、董永虎、巴隆基、高玉兰、陆秀兰、张存英、张财、李韬昌、胡万福、郭永和、王兴文、李彦文、姜生贤、张兴鹏、于天寿、朱玉成、冯杰元、朱菊莲、俞林山、张国强、张福有、陶永胜、邓云华、王恩堂、赵世月、张开根、许红天、姚万洲、方生福、赵文军、邱永宝、于海、杨红川、王居兴、王建忠、冯金莲、赵江、刘金山、王月忠、李发国、刘永堂、刘玉兰、吴小学、贾旭峰。
此次汇演大赛内容丰富,曲目繁多,除了传统贤孝曲目如《小姑贤》《白鹦鸽盗桃》《三姐拜寿》《丁郎刻母》《任仓埋母》《杨小娃拉柳笆》等,还有许多平时很难听到的曲目,如《林英女降香》《五色灯笼卷》《水拉杨家滩》《错配记》《私荣记》《蜜蜂记》等,值得民俗文化工作者进一步保护和挖掘。
汇演期间,民间艺人还为现场观众表演了丰富多彩的其他凉州民俗节目。如民间艺人高玉兰在大赛期间一展歌喉,表演了凉州民歌《王哥放羊》;又如来自黄羊镇“瑞英艺术团”、时年30岁的贾旭峰,在二胡、三弦伴 奏下,手执快板,声情并茂地表演了凉州小调《十劝人心》,等等,这些表演节目,为凉州贤孝汇演大赛增添了许多魅力和光彩。
汇演期间,参赛艺人们的精神和行为令人敬佩和感动。许多贤孝艺人由家人陪伴而来,再由工作人员搀扶到舞台上表演。年龄最大的王月先生已经八十多岁了,不顾年老体衰,仍然登台弹唱;臧尚德先生做过手术刚刚出院,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参加了此次汇演大赛;已过古稀之年的郭永和老人颤颤巍巍地向评委和观众鞠躬致谢,这一举动,让所有在场的人们纷纷站起来为他鼓掌致敬。
二
在武威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凉州”早已作为一种文学意象走进文学作品和艺术活动之中。如果说凉州词以其高雅、沧桑、大气见载于中国历史,流传于中华大地,那么,凉州贤孝就是以朴素、通俗、具有地方特色而更接地气,更加贴近普通百姓。
武威文化学者冯天民先生对此有恰如其分的描述,在他的笔下,凉州贤孝作为一种朴素的民间演唱形式,早已深深植根于凉州大地。他写道:“一踏上凉州的土地,不论乡里城里,农舍庭院,田间地头,还是街头巷尾,茶坊酒肆,只要是人群聚集之所,几乎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幅乡土味十足的民俗风情画:一位或几位双目失明的盲艺人,抱着三弦,拉着二胡、敲着串铃,席地而坐,边奏边唱。周围或蹲、或站、或坐,围满听众……多少辈子以来,凉州人就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在这种乡土艺术的浓郁氛围里,用自己的独特感受,咀嚼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由此可见,凉州贤孝已深深扎根于老百姓心中,是地地道道的“人民的艺术”,记录的是千百年来凉州百姓的生活与理想、苦难与追求。每当听到凉州贤孝传承人用浓重的凉州方言,向人们流畅动听的演唱、讲述凉州故事时,我们仿佛嗅到了浓郁的凉州生活气息,看到了一幅幅凉州民俗风情的画卷,听到了一首首独具凉州地方特色的歌声,让人禁不住浮想联翩,入情入境,同声相应,心灵共鸣,从而产生一种刻骨铭心的深刻感受。
正因为如此,这一珍贵的凉州民间文化瑰宝,值得挖掘、保护、传承、弘扬。
三
此次凉州贤孝汇演大赛为期三天,于6月15日圆满结束。在汇演大赛前期准备及组织实施过程中,甘肃省非遗中心、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对大赛进行了有益指导,凉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凉州区文化馆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努力,甘肃星光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独家冠名赞助了本次汇演大赛,并提供了比赛场地。在此,向所有为凉州贤孝汇演大赛做出贡献的民间艺人和其家人,以及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期待通过此次汇演大赛,保护和传承凉州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展示凉州区优秀民间民俗文化,让群众近距离体味家乡文化遗产的魅力,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让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最后,允许我用几句凉州贤孝唱词作为文章的结尾,也借此向凉州贤孝的传承人及保护者致敬!
一河的石头一河的沙,沙笑石头压不住它。有朝一日大水发,只见石头不见沙……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