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乳山发布”
乳山大秧歌文化节
乳山大秧歌又称耍会、耍秧歌,是流行于我市乡村的一种年节民俗舞蹈。每遇到新春及喜庆节日,大家会以秧歌庆祝吉祥,祈求平安。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精通秧歌的人数日渐减少。但在城区街道草埠村,一群热血青年自发组成了青年艺术团,为乳山秧歌注入了勃勃生机,唤醒了乡亲们对年俗的记忆。
大年初三清晨,城区街道草埠村村委大院里格外热闹,青年艺术团的团员们聚集在办公室里进行化妆,为即将进行的秧歌演出做好准备。眼前这群年轻人,最大的二十出头,最小的只有十二岁。今天他们应乳山口镇的邀请,到西南赵家村进行秧歌表演。
据了解,乳山大秧歌的表演流程丰富多彩,包括进村、耍大场、演场、收场等环节,尤以进村和演场最为精彩。
在乳山口镇西南赵家村,村民们早早地聚集在广场上,期待着草埠村秧歌队的到来。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响起来,秧歌演出也正式拉开序幕。草埠村秧歌队的青年人,朝气蓬勃,激情四射,花式打法令人眼前一亮,眼花缭乱。在十二岁的小大夫的带领下,秧歌队伍进入村中宽敞地带,以“慢走阵”舞圆场,再以“小盘龙”套路进行彩扇等表演。青春的活力与传统文化的精粹在这一刻完美融合,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让许多村民称赞的小演员名叫王梓恩,年仅十二岁,但练习秧歌已有四五年。整个表演过程中,王梓恩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他告诉我们,在日常练习时,手掌经常会被令旗磨出血泡,但这丝毫不减他对秧歌的热爱。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秧歌时,他顽皮地回答说"可能是基因的原因吧" 。
今年春节期间,拥有四十余名年轻人的草埠村青年艺术团几乎每天都要给周边十里八村的乡亲们进行表演,为节日增添喜庆的氛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离不开这股青春力量。正是这样一群对传统文化热爱与坚守的青年人,让乳山秧歌在历史文化长河中既沉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又焕发出新的活力。随着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相信,乳山大秧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薪火相传,永葆青春。
原标题:《乳山大秧歌文化节 | 青春为乳山大秧歌描上新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