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社火因与现代社会既有矛盾又相互需求的“纽结”关系,而构成社火迈入现代的深层原因。
现代社会之所以接纳传统社火活动,是因为社火可以让社会发展趋势与民众意志相协调,从而让社火民俗在现代社会找到合理的生存空间。而民众之所以乐于参与社火,则因为社火作为一种相沿成习的民俗,可以为民众提供释放情怀、祈愿福祉的机遇。相沿成习的民俗规约、民众狂欢的精神需求与现代社会治理之间所形成的“共生”关系,支持着社火迈入现代。由狂欢特质所引发的一系列组织和运行机制是社火延续至今的具体原因。
社火在迈入现代的过程中,虽因移风易俗而被再造,但其仪式性和艺术性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就仪式性而言,民众借助“合约定性”的“群体”活动自由记忆过往、凝聚精神、更新生活,以克服现代性焦虑,并在主动参与中享受价值;就艺术性而言,社火已由传统面向神灵的祈报模式,转化为象征人们自身精神力量的艺术享用模式。
社火在“时空区隔”中为民众营造了狂欢式表达机遇,让经典的仪式性节目在社火中延续,让传统技艺创新在社火中体现价值。同时,社火“串珠式”的结构让新型节目有效楔入,为社火增添了更新机制。此外,新生力量的加盟让社火获得了生机。如青年人主导的真人现代舞、机器狗舞狮、无人机表演等新型节目的出现,都对社火表演传播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社火由民间智慧组织与运行,使其演化为民众自觉创造艺术的重要载体。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3期 王廷信 周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