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学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8-25 10:29

民俗研究所涉及的领域,也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如果说它初期在收集、研究范围上是比较有限的,那么,今天在有些国家里,它已经扩展到全部的社会生活、文化领域了。从社会基础(经济活动)和相应的社会关系,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一定的风俗行为和有关的心理活动,尽管它们之间有程度上和份量上的不同。具体他说,如过去各种劳动的组织、操作的表现形式、技术特点和所附着的信仰;又如过去社会中,有各类团体活动像宗教的庙会,有村落和宗族的各种习惯、规例等,这些都是民俗现象。至于各地年节风俗,如我国过去过农历新年、元宵、中元节、中秋节、冬至、除夕等岁时活动,每人自出生到老死所奉行的诞辰、成年式、结婚、丧葬等仪礼,以及各种民间赛会、民间文学艺术活动,它们从来就被算在风俗、习尚里面,这自不必细说了社会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现象,他们大都有共同特点。就是这种现象,首先是社会的、集体的,它不是个人有意无意的创作。即使有的原来是个人或少数人创立或发起的,但是也必须经过集体的同意和反复履行,才能成为风俗。其次,跟集体性密切相关,这种现象的存在,不是个性的,大都是类型的或模式的。再次,它们在时间上是传承的,在空间上是扩布的。即使是少数新生的民俗,也都具有这种特点。总之,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一般说来是集体的、类型的、继承的和传布的。在这种特点上,它与那些一般文化史上个人的、特定的、一时(或短时)的文化产物和现象有显著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