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观1978年中国城市经济,全国经济总量前十榜单中有四个城市属于东北地区,但在本世纪初东北却无奈挂零。深圳一夜之间由边陲小镇变为繁华都市,上海也借助改革开放得势崛起 ,只有东北的经济显得凄凉落寞。
2004年,中央面对昔日共和国长子的凋敝现状,提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方向,憧憬通过扶持来实现东北经济、工业以及人口的复兴。
弹指一挥间,振兴东北的口号也已经响彻二十年之久,在今年10月27日,中央再次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提到将对东北进行新一轮振兴扶持。
中央究竟拿出怎样的力度来帮助东北重现当年?东北地区的前景又到底如何?
共和国长子
东北在古代数千年历史的地位比重并不高,但在近代以来的成就就十分亮眼。长春是中国第一个请外国专家设计规划的城市,是亚洲第一个实现主干道电线接地的城市。而在建国前的1945年,东北的工业规模就已经全面超过日本本土,荣登亚洲第一,其工业产值占比全国85%。
朝鲜战争之后,中国推行一五经济计划,因解放时间长、距离苏联近,政府便将将发展重心定在了东北。当时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其中57项都被安排在了东北。
即使到了改革开放初期,东北仍然保持着十分活跃的经济体系,每年平价向关内调拨煤炭、粮食、石油、木材等上千种工业品,以支持东南沿海地区的改革开放,同时还缴纳着远高于其他地区的税赋,东北的贡献在改革开放时期可谓功不可没。
东北的没落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在一系列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贡献中,东北众多的资源型城市提前进入了资源枯竭期。这种透支是无法弥补的,导致抚顺、锦州、辽阳、铁岭、朝阳、葫芦岛、通化、白山、齐齐哈尔、鸡西、鹤岗等共计十九个资源型城市至今仍萎靡不振,进入到人口重度收缩期,对此现在政府也是无可奈何,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取舍才能有得。
而国家财政投资此时大量向东南沿海倾斜,东北基建投资从此连年下降。拿辽宁举例,1981年占比全国7.2%,到2000年已经骤降到3.9%,黑龙江由6.1%降到2.7%。再加上东北经济大部分上缴中央,极少普惠自身,东北此时没有足够资金支持地方发展,地区的衰落初见端倪。
再加上当时中苏关系破裂,政府为了规避苏联威胁,只能出台大三线政策,将多数工业挪移到中西部地区。
东北的没落也包括地缘环境和自身省情,首先东北较为封闭,不像东南沿海适合出口贸易,并且东北气候严寒,北部是人烟罕至的西伯利亚远东,西部是贫穷落伍的外蒙古,除了工业外想取得良好发展,只能鲤鱼跃龙门向关内谋生。
东北自身省情是极度缺乏商业底蕴的,这也有史可查。清朝后期山海关才得以开放,内地人民喊出闯关东口号呜呜泱泱涌向东北,但这些人民都是疾苦百姓,本身就对经商一无所知,再加上东北缺乏对外贸易,没有良机培养商业文化,最终导致东北经济贸易发展滞后。
直至现代,东北民众的思想绝大多数仍存在严重局限性,这一点在体制人数就能有所展现。东北人创业精神匮乏,对于体制有着莫大的渴望,一心求稳本身无可厚非,但创新的不足会让市场缺少活力,导致上限也不会太高。
大战略扶持
上世纪80年代是东北没落的起点,2003年则是中央振兴东北的开端。2001年中国排除万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便腾出手来开始大力振兴东北经济。
中央振兴东北第一步,就是进行财政大力拨款。在2003年~2022年,中央累计为东北拨款11万亿人民币,其中辽宁32553亿、吉林28628亿、黑龙江58847亿,如此庞大的数额,近乎相当于去年东三省的两倍GDP,由此可见中央振兴二字的决心。
中央第二步便是推进东北项目,2014年的东北振兴政策中,包含了139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两万亿。2016年的老工业基地振兴方案中,包含了12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数额1.6万亿。并且之前提到的资源型枯竭城市,中央还推行工程国家财政兜底,道路、机场等基建由国家与地方共同承担的福利政策。
第三步就是国有金融机构的全面支持,这个力度究竟有多大呢?在今年六月,国资委开展了东北振兴座谈会,其中央企和东北签订的项目高达111个,投资数额超过5000亿。并且在今年九月份工商、农业、开发银行和辽宁省签订协议,其中提到将在未来三年会向辽宁授信五万亿的项目建设额度。
早在2006年,四大银行就清销了东北国企的3110亿历史欠款,注意这不是偿还,而是核销似的一笔勾销,而在2018年我国16家银行为了帮助中国一汽投资脱困,向一汽一次性授信10150亿元,帮助一汽渡过难关。
还有其他就是税收减免以及专项拨款,比如在04拨款破产企业补助金387亿,农业补贴240亿。06年免除困难企业百亿欠税,2011年拨款职工养老和就业专项金621亿,2015年拨款安居工程和城市基建474亿元。
可以说中央在2003年至今,已经事无巨细、无微不至的对东北进行了全方面的振兴帮扶,合计支援款预计不少于二十万亿。如此庞大的数额,就是砸向大海也能听到不小的动静,东北的振兴又体现在了哪些实处上?
东北历经二十年振兴,目前的成就用四个字总结,那就是可喜可悲。
可喜之处是东北三省的GDP有了耀眼瞩目的增长,吉林2003年GDP为5906亿元,到了2022年增至28975亿,增幅390.6%。吉林由2141亿增长至13070亿,增幅510.5%,黑龙江由3609.7亿增长至15901亿,增幅340.5%。
如此喜人的增速增幅,为什么我们要说可悲呢?因为放眼全国,从大局观来看,东北三省在过去二十年依然是经济发展最迟缓的地区,全国排名分别位于倒数前三。三个省份的经济排名增长排名,较之2003年的自己,都落后了2~10名左右。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东北三省即使是在国家的大力振兴下经济得到了飞速增长,但现在依然难以与时俱进跟紧全国发展的脚步,这种现象导致的后果也是较为严重的。
受到波及最严重的依然是群众,东北现在的人口流失和老龄化问题越发严重,人口流失导致的房价一落千丈,经济持续低迷,产业各项凋敝,这些现象都是迫在眉睫的难题。
客观讲述,东北的未来前景究竟如何呢?
其实认真而言,东北想重现往日盛情,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重任,它目前只能紧跟全国发展,而无法再度成为全国经济和工业的引领者。
其次就是推进科技创新,目前哈工大在航天、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吉林大学也在汽车、新材料方面展现了不俗的实力,这是令人欣喜的开端,为东北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楷模。
未来东北如果能发展一个类似上海、深圳的超一线城市带动整体经济,稳重大局与经济基调,相信东北的发展也能扶摇直上、顺风顺水,而目前沈阳是最具潜力的明星城市,最后希望东北能在中央的引领和扶持下渐入佳境,早日恢复到以往巅峰。